唐旭与小伙伴自制无障碍地图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周末午后,热闹的徐汇绿地缤纷城内,一个坐着轮椅的大男生正在好友的陪伴下“逛街”。他们“逛”得有些特别,比起繁华店铺,两人更热衷于寻找商场内各类无障碍设施,拍照,打卡,上传到一个叫做“小蜜蜂无障碍”的小程序。“我们希望,以后大家打开小蜜蜂,就可以一键找到身边的无障碍设施,不用像我们这样,出行经常要绕很多冤枉路。”两人说。
小小的心愿背后,是一个残疾小伙和上海16年的温暖情谊——轮椅上的小伙叫唐旭,一名患有“渐冻症”的90后青年,也是本报持续关注的新闻主角;推轮椅的小伙蔡碧琦则是他大学好友。2005年,唐旭在父母陪伴下从江苏宿迁来沪求医。虽然胸部以下毫无知觉,只能靠右手食指控制笔杆写字答卷,自立自强的他仍旧在上海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从长桥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上海海事大学的全部学业,圆梦上海。如今,已经成为一名IT工程师的唐旭说,手机中的这个“小蜜蜂”,是他想回馈给这座城市的礼物。
走访:无障碍出行究竟有多难?
因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小蔡和唐旭成了好兄弟,时常相聚。多次陪伴唐旭出行后,小蔡感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无障碍出行会有那么多“坎”。
兄弟俩说,做这样一张标注有清晰无障碍设施的“电子地图”,想法由来已久,真正让他们下定决心去开发小程序的,还是去年遭遇的一件事——去年1月,小蔡在绿地缤纷城一间音乐教室的学习告一段落,想请唐旭来看他的汇报演出。地址很清晰,就在商场二楼,可是唐旭绕了20分钟,愣是没找到无障碍电梯的位置,最后,只能悻悻地来到一楼咖啡馆,用手机看“头顶”上的演出直播。
周末,记者跟随兄弟俩重走去年的路。从龙华中路东安路口进入商场的开放式中庭后,确实感觉,有些懵。这里分为东区和西区,通过二楼空中连廊相连,内部道路则阡陌纵横。相比多次偶遇的卫生间标识,无障碍电梯的标识明显少很多。无奈之下,一行人只能凭着直觉和保洁大叔指点,经过十几分钟的不停转向后,在一块无障碍电梯标识牌旁边找到了两部无障碍电梯。一起等待的是几名推着童车的幼儿家长。“既然已经找到电梯了,这近在咫尺的标识又有什么作用呢?”小蔡不禁摇了摇头。
“其实,你看,这里有地图。”在商场中庭绿地内,唐旭发现了一张商场地图立牌。仔细辨认发现,其实,商场内无障碍设施东西两侧均有,且距离出发点并不远。然而,由于缺乏沿途导览导视,一旦错过这张绿地内的地图,绕圈不可避免。
唐旭说,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一次,在一家新开不久的商场内,兄弟俩想去找一个无障碍洗手间,因为并不是每一层都配备,他们上上下下跑了四层楼面才找到,没想到还是铁将军把门。等到终于找到工作人员打开大门时,已经过去了20多分钟……
渴望:更多“小蜜蜂”加入
“其实,最早我们的设想是做一个小程序,让大家发现身边无障碍出行不便之处,比如斜坡被阻挡、盲道断头、无障碍电梯损坏之类的问题,再@有关部门。但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收效甚微。”蔡碧琦说,因此,他们决定换个思路,用更积极的方式,鼓励大家“主动出击”,通过拍照打卡的方式,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自己购买服务器,自己写代码,两个“IT”男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一通“硬核操作”。打开“小蜜蜂无障碍”小程序,记者看到,地图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号,提示用户可以“添加无障碍设施”,点击即可上传照片,添加位置信息,并在下拉框中选择无障碍电梯、斜坡、无障碍厕所、斜挂式升降台、无障碍停车位、AED除颤仪等不同种类的上海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类型,最终,它们将在地图上通过不同颜色呈现。
“无障碍电梯,轨交8、9号线陆家浜路站,新林生活哈根达斯旁边,可直达地铁站站厅层。”
“母婴室,莲花南路1288弄12号有。”
“无障碍厕所,徐汇区田林街道柳州路610号,对面是六院西大门。”
如今,地图已经收集了450余个标识,通过好友间的口口相传推广,不少好心人加入了“随手拍”的队伍,成为了热心肠的“小蜜蜂”。小蔡一人贡献了70余条,地图上最远的一条信息来自沈阳长白山景区,就是小蔡在旅行时顺手上传的。他笑言,“打卡”已经成了他的“职业病”。
然而,450余个标识,对于偌大的上海来说,还是太少了。
兄弟俩说,他们的理想状态是,当数据足够多的时候,市民出行需要什么类型的无障碍设施,只要按图索骥,都能在身边找到,并且可以精确到楼层。他们更畅想,未来各类导航系统也能据此生成“无障碍导航”线路,直接为有需要的群体,根据无障碍电梯、斜坡等分布情况,提供特定路线导航。
“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来当‘小蜜蜂’,也希望有商圈可以主动加入我们,发动周边员工,从点亮一个商圈的无障碍地图开始!”唐旭说,无障碍出行并不仅仅是残障群体的需要,需要它的,可能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可能是推着婴儿车的父母,也可能是推着旅行箱腿脚利落的你。 首席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