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期待最江南 用音乐剧揭开《沉默的真相》 江南民歌不只有《茉莉花》
第8版:文体新闻 2021-10-18

江南民歌不只有《茉莉花》

在朱家角古镇的茶楼上摇一把扇子,喝着茶,嚼着青豆点心,听着河岸飘来的江南民歌。昨晚,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江南水乡朱家角举行,除了民歌爱好者以外,更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1 演绎

提起江南民歌,少不了《茉莉花》,但江南民歌又岂是只有《茉莉花》?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上海16个区拿出了40多首“看家”民歌献给观众。《绿岛四季歌》《问花名》《姑苏风光》《码头工人来四方》《吃吃浦东老八样》《十二月花名》《阿婆茶》《救枯苗》《摇一橹来过一浜》《啥鸟飞来节节高》10首歌曲获得“最江南”演绎奖。

一首首传统民歌、新编民歌,让全场观众感受了一把原生态。身穿土布衣服演唱《五更鸡鸣鹁鸪啼》的是崇明山歌传承人张顺法。多年来他一直在各个乡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学校演唱、教学崇明山歌,张顺法感慨,现在想学习崇明山歌的人越来越多,光要嗓子好还不够,还要学习崇明方言,加上没有谱子,传承下去面临一定的难度。不过,很多圈内人慕名而来找他学习,比如龚琳娜和青年评弹演员陆锦花。这首《五更鸡鸣鹁鸪啼》,正是前不久龚琳娜在东方卫视中秋晚会上演唱的《山歌潮唱》原版。

上海民歌分为劳动号子、田山歌、小山歌、小调、儿歌、吟唱调等,在赛事的推进过程中,16个区对本地域民歌进行了梳理,除了吟唱调外,其他的种类都听到了。决赛场上,上海地域民歌百花争艳,让专家和观众都感到震撼。大赛评委、国家一级作曲、著名音乐制作人彭程激动地说:“尤其让我震撼的是那些原生态民歌,它们前所未有地以本色出现,不但没有对原曲调进行修改加工,更是大胆启用毫无专业声乐基础的民间艺人进行演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大放光彩。”

2 传承

除了传统民歌,还有不少创作民歌在昨晚亮相。小组唱《绿岛四季歌》的创作者是一对母女,女儿王媛慧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崇明,深入研究了《崇明山歌集》上所记的谱子和音频记录,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评弹元素,配合崇明生态岛的定位进行创作。王媛慧表示,她现在参与了一个华师大的课题,准备将崇明山歌翻译成外语传播到国外。

松江新浜镇田山歌队的创作民歌《摇一橹来过一浜》,选派了老中青组合参演。这首歌曾经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和平合唱节上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Susie童声合唱团在闭幕式上,第一个上场将田山歌《摇一橹来过一浜》在金色大厅唱响,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金山田山歌《啥鸟飞来节节高》创作素材来源于上海金山一首同名小山歌,这首由陈克作词、顾冠仁作曲的作品曾获得首届华东六省一市民歌会演一等奖。作者沿用了原型的问答山歌形式,大胆借鉴西洋唱法中花腔女高音的歌唱手法。近年来,金山区编排《田山歌》教材,作为中小幼学校开设田山歌演唱课的课本,针对年轻人,金山区还在尝试田山歌加摇滚的形式进行混搭创作。

3 普及

江南民歌大赛将民歌重新拉回大众视野,引发深思。音乐制作人彭程看了民歌大赛心潮澎湃,“它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歌,我们是否太过于依赖西方音乐体系,而忽略了自身最重要的东西,忘记了流在我们身体内的中华民族血液。”

青浦区李维红非遗创新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李维红从事非遗保护工作30年,她笑言,这些歌曲的演绎虽然让专家和大众感到震惊,但对非遗保护工作者来说却很寻常,这是大家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这也意味着,上海民歌的传播度不够,如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更好创新传播这些民歌、打造民歌文化品牌IP,这是他们所迫切期待的。

江南民歌大赛首次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专家、非遗工作者、传承人、演唱者、大众聚集在一起,让田山歌及其他民歌的传承保护者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10月19日到11月23日,“上海民歌”系列讲座将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徐景新、郭树荟、侯小声、韩金梅、邓姝、江山等民歌、声乐及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观众讲解民歌及其创作,进一步深入推广普及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