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半日独处写蘭花 自来红 想起陈鹤琴 柿子红了 读书就像马拉松 忍冬花断想
第17版:夜光杯 2021-10-18

想起陈鹤琴

韦泱

“双减”政策落地显效。孩子的教育始终是家长最牵挂的事。这使我想起教育家陈鹤琴。前几年,我常在华东医院见到陈一鸣老先生。一次,我把陈鹤琴《家庭教育》一书带给他看,他说父亲的教育理念是亲和与务实,常常把他作为试验品,觉得好再去推广。他在此书扉页上题写道:“这是我父亲的旧著,希妥为珍藏。陈一鸣2010年1月”,那年,他已九十高龄。他子传父业,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最后从上海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任上离休。那么,就从这本《家庭教育》谈起吧。

我手上的这本书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八月沪一版”,由华华书店印行。陈鹤琴在《自序》中写道:“稍具知识而要教养小孩子的父母,大概都会觉得,小孩子实在是难教难养得很。我们知道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成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去教养我们小孩子的,著者不揣固陋,本个人之学识经验,编集是书以供负教育子女之责者之参考”。这就是陈鹤琴写作此书的动机。最后他说:“对于我的小儿一鸣、小女秀雅,我也是十分感谢的,他们不但给我一种试验的机会,而且赐给我许多快乐。”

正如陈鹤琴的好友郑宗海在《序》中所言:“蒐采具体的事实,运以浅鲜之文辞,可期家喻户晓的,陈君之书要算第一本了。教育界人都知道本书作者陈君鹤琴很是喜欢研究儿童心理和幼稚教育。他到美国留学,回国后一年成了婚……他起初天天自己沐浴小孩,他一直将所发现的事分类记载下来,已十余本了……现在陈君把他数年的研究和实验的所得,作有系统的叙述,我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可以奉为范鉴。”

此书出版后的二十余年中,一直是一本长销书,不断再版印刷,读者无数,仍不敷需用。

全书共分十五章,从儿童的心理、卫生习惯到游戏与玩物、怎样做父母、怎样教小孩子等,应有尽有包罗万象。此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举示大量案例来阐述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又明白易懂。比如,在《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一节中,陈鹤琴写道:“有许多小孩子在家里哭的原因虽则不一,但是不能到外面去看看玩玩,也是一种大原因,做父母的不揣摩他的原因,只一味地去说他去骂他,那真正冤枉极了。有一天,一鸣坐在摇篮哭个不停,他母亲给他东西吃,他不要吃,给他东西玩,他也不要玩。后来我就抱他到门外去玩玩,他一到门外就不哭了,他仰起头看看天的颜色,低下头去看看草木的样子,他就笑逐颜开了”。这就是满足天然的童心童趣啊!在《应当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一节中,他举例说:“一鸣两岁三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坐在小凳子上,他祖母在他旁边站着。我就立即对他说:拿把椅子给奶奶坐。他立刻就去拿了。这里固然给他练习动作,而且也是教他尊敬长辈的意思”。陈鹤琴教育儿童,真是细致入微,循循善诱。全书有观点、有原则,更多的是举例和讨论。书后,他附了中外参考书四十四种,可见他博览群书又结合实际。

陈鹤琴1892年出生于浙江上虞百官镇,早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院、东南大学教授,后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长子陈一鸣1920年出生后,就被父亲作为实验与研究儿童心理的对象,进行连续跟踪观察并记录研究。陈鹤琴还在南京开办鼓楼幼稚园,与陶行知等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教育团体幼稚教育研究会,主编刊物《活教育》等,这一切,都在实践和探索他关于儿童教育科学化、中国化的积极主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