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幕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展区以“花开蒲汇塘”为主题,滨水开放空间主展场正是钦州路639号——曾经的钦青花卉市场所在之处。花卉市场如今焕新为8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间,由花房驿站、梦空间、共建花园、大地艺术田、花房驿站、小竹林、跨界花园、“在海上”大沙发等功能区域组成,通过不同分区的聚合展示,具象体现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场景缩影。
建筑变身
花卉市场的“花痕”既隐身又悄悄地在细节之处“留香”,一座两层高的“玻璃房子”被命名为花房驿站。绿色的钢结构骨架,撑起了通透的玻璃,秋日的阳光淡淡洒落,绿色的植物于玻璃房的各处伸展着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枝叶,行于其间,恍若进入了一片植物园。其中的一层为互动体验展,主要展现徐汇区近年来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建设成果,包括邻里汇建设、社区环保中心、便民菜场、武康大楼转角景观空间提升等。二层布置成了“社区规划师圆桌展”,邀请徐汇13个街镇的社区规划师,将心目中的“15分钟生活圈”幻化在植物与花器中。
田林街道社区规划师吴茂辉指着田林空间艺术季主入口的一排两层楼房告诉记者,这是改造城市中老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典型案例,即功能置换+形象升级。这里原先就是花鸟市场的一部分,规划师将“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贯穿在改造设计中:首先,还原空间的流动性。仅保留建筑的框架结构,打通二层楼板,以带有浓郁复古气息和生态特质的竹筒挂灯增加一二层空间上下的流通。同时保持整个底层空间的通透性,让原本阻隔城市道路与蒲汇塘之间视线和动线联系的封闭障碍,成为一种开放、贯通的流动空间。
其次,是增加自然化的视觉元素,强调整体形象的趣味性。“我们利用原有二层建筑的窗户和内部空间形成竹林中猫咪生活的窗口场景,并以丰富的色彩活跃建筑的整体气质。这种橱窗化的展示将带来一种奇特的观感:象征着自然界的动物从人工化的建筑环境中探出头来窥探人类的世界,昭示着人与动物在共同的家园中和谐的共生。”吴茂辉说。
功能增加
一层空间里,居然还有小菜摊位,摆着蔬菜瓜果、白菜、番茄、鸡毛菜、南瓜,刚刚到货的蜜梨金黄的色泽在夕阳下尤其醒目,吸引着人们不断询问。售货员沈阿姨乐呵呵地介绍:“我的番茄炒出来的味道和番茄酱一样,是小时候的味道……这里都是平价菜哦,你要的话四个番茄一道去,便宜点。”
吴茂辉说,两层楼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拆除,这是最后一次作为花鸟市场的一部分来完成它的使命,但是它的功能又比原先的花鸟市场更加符合,在这里,买花,喝咖啡,买菜,聊天……
“这是我们理想中的城市空间,让自然回归城区环境、让艺术浸润街头巷尾、让文化重塑日常生活。”在“花开蒲汇塘”展区中间的大地花田上,由知名艺术家打造的猫主题雕塑最为吸引眼球。一只大猫慵懒地趴在花田上,一只小猫顽皮地躲在云朵中。主展区的西南角是一片“社区生态花园”,这里有蜂蝶安居的世界,有鸟儿欢喜的水塘,更有为小朋友准备的种子接力站和实验田。大家可以来这边闻花香、观蜂蝶,播种、浇水、养护,把扭蛋种子带回自己的家,把心目中的花园和美好社区未来绘到墙上。
吴茂辉告诉记者,附近的居民们正积极参与,不断走入这里,城市空间艺术季特别安排的装置作品和艺术化的行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移走,但是传递的理念会留下来。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本报记者 徐翌晟
记者手记
点亮生活
买菜的摊位前,不断地有白发的老人、下班路过的白领,还有带娃玩耍的年轻妈妈来询问菜价;紧邻着红红绿绿的蔬菜,就是咖啡飘香,一条走廊之隔,是一家花店,不小的空间里绿叶、花朵、花器争先恐后地往外冒;同一个屋檐下的不远处,“一吨计划”的艺术展正在进行,用碎木屑铺就的地板吸引人踏上去一试。一个空间里复合了那么多的功能,且整洁干净,让人无法想象曾经嘈杂的过往给周围居民带来的不便。
这样的空间升级改造在徐汇区已经不止一处,从人的尺度、从群众感受出发,已打造了凌云417街区、徐家汇乐山街坊、漕河泾华富街区等片区一体化治理的示范样本,以及天平梧桐66、乌中市集等一批“小而美”的精品更新项目。随着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展区的正式开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正点点滴滴无声地浸润街区,点亮生活。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