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吴江“网红菜场”开市迎客 吴侠 昔日投行高管  打造“咖啡小岛” 投资项目统一赋码“310052”
第12版:长三角/示范区 2021-10-19

投资项目统一赋码“310052”

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种子”播撒全国

“310052”,这个代码让每一个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奋战的工作人员为之兴奋不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明确了示范区投资项目的“行政区划代码”,这意味着,在青吴嘉这片热土,跨省域项目管理有了重大突破,而这仅是过去一年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中的一项。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示范区将迎来揭牌两周年,又一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破土而出,涉及规划管理、生态环保、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

创新资源跨省域流动

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已下单“检测服务”、安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申领“通兑券300000元”……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上,实时滚动着企业申领通用通兑券、下单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显示,目前企业下单金额已经超过1900万元。

浙江亿米光电科技公司是一体化示范区首批使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的企业,是一家以LED原材料及封装技术研发、生产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业务不仅涉及发光器件的封装与检测,还包括光源产品的国外销售,对科研的要求非常高。作为小微企业,亿米光电在技术研发时经常碰到研发设备成本高、利用率低和跨行业研发人员招聘难等问题。公司技术总监邹军表示,“之前研发一个产品至少要投入400万元-500万元,使用创新券后,通过与高校合作,使用高校的设备、人员,来完成企业研发需求,研发费用大大降低,同时项目的研发周期也大大缩短”。

作为要素流动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成果,今年1月18日,《关于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的通知》发布,在“青吴嘉”及安徽马鞍山试点区域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鼓励长三角科技型中小企业共享使用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创新创业。

创新券把沪苏浙皖四地各自区域内的优秀创新资源导入同一平台,帮助青浦、吴江、嘉善的企业能够面向长三角购买科技创新服务,首批纳入服务机构615家、服务资源25000余项,试点区域企业原则上每年使用创新券额度不超过30万元。试点地区企业无论购买试点地区哪家科技服务机构的创新服务,都能享受创新券抵扣的财政补贴,这一“政策工具”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跨省域流动。

创新成果多区域推广

从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到投资项目“310052”赋码,从跨省土地资源统筹使用管控到又一批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的推出……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聚焦的各领域重难点问题。与此同时,示范区第一年形成的32项制度成果正在不断推进深化落地。

两省一市人大联合授予示范区跨省域规划审批和项目管理权限后,示范区先后制定出台先行启动区控详规联合编制和审批机制、跨区域企业及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现跨域规划和项目统一规范管理。

“金融16条”发布后,已支持13家金融机构设立示范区分支机构,跨区域联合授信、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金融信息共享机制、资金跨省汇划不收费等一批惠及企业群众的金融同城化服务陆续推出。

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示范区的生活“红利”。“医保卡一卡通2.0版”将住院结算纳入异地就医免备案范畴,示范区242万参保人员均可享受,截至9月底,异地结算1.6万余人次。示范区跨省公交已开通6条线路,延伸至示范区规划协调区江苏昆山,累计发送97991班次、乘客148.6万人次。

而在国家长三办直接推动下,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在全国重点区域复制推广。在长三角区域,安徽滁州、马鞍山、宣城、江苏南京等地推动建立联合湖长制,探索打破行政壁垒,开展联合巡河护河行动,协调解决争议问题,推进跨界水体共保联治。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了生态环境标准协同、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开展人才互认,开通8条跨省公交线路,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更是明确,到2022年,将开通13条以上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的“种子”,正播撒至全国。 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