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全力抓冲刺抓落实抓收尾 全力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用法律为“反诈”护航 重在收官冲刺争取全年取得更好结果 “第一车”展品进入“总仓”
第2版:要闻 2021-10-21

用法律为“反诈”护航

纪玉

我国拟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专门立法。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增强立法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规定反电信网络诈骗各部门职责、企业职责和地方政府职责等。

有人说,诈骗和反诈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20年,全国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2.7万起;案件造成群众损失353.7亿元;此类犯罪警情占全部刑事警情的比例超过40%……电信网络诈骗是群众最深恶痛绝的犯罪类型之一。而且,与人们的固有印象不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00后,正在成为诈骗团伙的主要目标。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熟悉互联网……都不足以让一个人对诈骗“免疫”。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量“黑灰产”涉入其中,成为诈骗的“上下游”。安全专家介绍,当下,一个人、一台电脑就足够实施诈骗,其他外包给“专业人士”——引流推广、养号、支付渠道、洗钱……在近日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大批量“复活”因涉及诈骗已被限制登录的微信账号,并提供给境外不法分子用于诈骗。面对这样的情况,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就非常重要。

用法律为反诈护航,有助于完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比如,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出,国务院建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完善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预警劝阻、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诈骗,法规建设必不可少。这既能使反诈措施和制度获得更明确的法律依据,更加“有法可依”,也有助于形成更强的治理合力。

对电信网络诈骗,事前防范和事后打击须双管齐下。普通人可以随手标记诈骗电话,及时举报诈骗行为,政府和企业更要切实承担各自责任。通过社会共治、群策群力,阻止诈骗得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