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接到一个电话,说我是一个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外出旅游,万一出现核酸检测异常,能否继续行程?
近期,伴随着季节转换和多地出现本土新冠疫情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相比此前一些地方发生的本土零散病例,此次的疫情是跟随游客扩散到多地,溯源成了核心关键点,只有把源头掐断,一丝不苟严措施,一着不让补短板,才能最后真正地把这波疫情清零。
在疾控工作人员紧张工作的同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可以从做好自身防控出发,除了要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坚持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继续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个人防护还是需要有连续作战的韧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还特别提到,应该在家里面做好分餐制,使用公筷、将儿童的食物与其他家庭成员的食物区分开来,以避免病从口入。
没有人希望自己感染新冠,但一旦检测出现异常,就需要第一时间就地自我隔离,等待进一步的处置,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正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所说,个人防护有两个含义:一种是如果别人感染,例如我的同伴或者同行者有感染,要防止对方传给自己;另一种防护的意义则在于,如果我已经被感染了,那么我要进行个人防护,以最大限度防止我传给别人。
随着此次传播链的延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要密切关注全国风险地区疫情动态,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地区,如确需前往,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准确记录活动轨迹,严格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如果接到疾控部门的电话,先不要慌张,尽可能回忆所有的行程,帮助疾控部门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除了做好自身防护之外,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以何种心态来看待新冠确诊或者疑似病例,也对于整体疫情防控会产生影响。去年以来,一些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仅身体上受到病疾伤害,心理上也往往因外界的偏见、歧视而受到“二次伤害”,一些患者由于隐私信息被泄露,导致本人和亲友遭受网络暴力,甚至还出现了不同地区的网民之间互相攻击、大打口水仗。这不仅不利于疫情的平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有些人在接受流调时心存疑虑甚至刻意隐瞒,这也会影响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的共同敌人是新冠病毒,而不是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新冠病毒是可怕的,但正因如此才需要全社会的万众一心、共同抗疫,正视一些问题。我们绝不能让流调报告成为一些人捕风捉影、煽风点火的素材,要坚决抵制网络暴力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病毒。
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与新冠疫情的较量,远未到鸣金收兵之时。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整优化精准防控措施,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把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以最快速度阻断传播,把扩散风险降到最低。我们每个人也要都承担起防疫责任,把个人的防护作用更好发挥出来,各尽其责、共同守护城市安全、筑牢防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