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沪谚熟语印 两座城隍庙 抽屉里个蛤蜊油 上海闲话讲“事体” 乔迁新居送蜜糕 秋意,旧墨和八大山人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1-11-14

上海闲话讲“事体”

文/叶世荪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上海话和普通话在语法上基本相同,不同主要在语音和词汇上;而词汇中的区别有相当一部分是源于各自不同的使用习惯。譬如普通话说“事情”,上海话多说成“事体”。《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中写道:“王祺不了解童进有啥事体”。《繁花》中写道:“遇到陌生人,千千万万不可以再讲磕头……要出事体的”。反正在上海人口中,大事体、小事体、好事体、坏事体、有事体、呒事体,统统都说“事体”而绝少说“事情”。

在古代,“事情”和“事体”是两个含义不完全相同的词;“事情”指的是“事之情实”,而“事体”指的是“事之体统”。先来看“事情”。《战国策·秦策》中写道:“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矣,请谒事情”。东汉高诱对此注曰:“谒,告也;情,实也。言义渠君道里长远,不能复得相见也,请告事之情实。”唐代刘禹锡曾上表谢恩云:“宪宗皇帝后知事情,却授刺史”。意思是说皇帝了解了他被谗言诬陷的实际情况后,重新重用他;而不能理解为宪宗皇帝懂事以后。

再来说“事体”。《后汉书·胡广传》中写道:“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邑,达练事体,明解朝章”;是说时年已过八旬的东汉重臣胡广,熟悉朝廷处事的惯例。《资治通鉴·唐纪》中写道:“李德裕独曰:泽潞事体与河朔三镇不同”;是说宰相李德裕认为防备泽潞州刘稹叛乱应循的原则,和容忍河北三镇藩镇割据的先例是不同的。《明史·孙玮传》中写道:“玮武人,远在边鄙,不知朝廷事体,辄有奏陈,不足深罪”;这是内阁首辅李文定以武将不懂朝廷规矩为由,替孙玮开脱。三例“事体”都涉及“事之体统”。

后来,“事情”被用来泛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而“事体”也可以拿来当作“事情”用。按照《辞源》的举例,最早以“事体”为“事情”的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其第九回中写道:“不知后来事体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其实此时“事体”一词仍留有原来“事之体统”的含义,《西游记》第二十五回用得更明显:“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明末清初的《醒世恒言》《隋唐演义》等文献中也有这样两者兼用的例子。

现如今“事体”一词已被《现代汉语词典》列入方言词,释义也只剩“事情”一解,这也符合上海人说“事体”、用“事体”、理解“事体”的实际情况。曾经的“事之情实”和“事之体统”都已成为历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