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2021中国舞刷屏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从法国到上海,她让芳香疗法生根开花 电商平台“非遗”抢C位
第22版:新民海外/多彩中国 2021-11-29

电商平台“非遗”抢C位

脸谱

徽墨

景德镇瓷器

苗绣

蛋雕

苗绣、蜀绣、柳编、蛋雕、戏剧脸谱……中国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已达1570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乘着电商的翅膀,“非遗”飞入年轻人的衣食住行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徽墨,黑色的慰藉

前不久,CCTV-6电影频道联合电商平台打造了一场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公益庆典活动,通过引入艺术家、电影人、明星、商家、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力量,让非遗获得更多年轻化的破圈传播,也让很多消费者得以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从小学习书法的杨小姐表示,自己知道徽墨有落纸如漆、经久不褪、纸笔不胶、丰肌腻理等特点,因此书法界一直有“一两徽墨一两金”之说。“父母曾经花费重金,买过一块制墨匠人亲手制作的徽墨送给我的书法老师,老师当时感叹了一句‘黄金易得,徽墨难求’,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但她却是通过此次公益庆典活动才真正了解到徽墨原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想到这么一块小小的徽墨,居然要经过炼烟、洗烟、熬胶、拌料、成坯、烘烤、锤打、定形、晾晒、打磨、描金、雕刻等二十多道工序,其间还需要有千万次捣练、数月的沉淀和酝酿!”

为此,杨小姐专门购置了一块徽墨,重新拾起幼年时陪伴自己的毛笔和宣纸,“因为非遗符号的加成,我感觉它突破了书写工具这一局限的概念,在这个鲜艳的现实世界里,给了我一方黑色的慰藉。在书写间,徽墨所承载的历史感和文化感仿佛又让我穿越回到了那个以黑白描画情绪的年代——字可以慢慢写,时间可以慢慢流。”

景德镇瓷器受热捧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的《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非遗在我国的发展正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后继乏人的困境开始步入新的复兴之路——过去一年中,14个非遗产业集群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西部地区商家出售的非遗相关产品达80亿,同比增长超过30%,增速显著领先于东部和中部;和两年前相比,年成交超过百万的非遗店铺数量增幅排名中,前三位均来自西部地区;而非遗电商店铺提供的就业岗位,更让来自乡村的年轻人回得去、留得下,点亮非遗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一家以景德镇非遗手工陶瓷为卖点的企业电商店铺中,江西省非遗陶瓷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被展示在首页的醒目位置,小小一枚品茗杯价值不菲,月销量却已经有十余件。店铺小二表示,景德镇瓷器扬名在外,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买家慕名前来,而具有身份标记的名家作品近年来更是受到热捧。“去年,一个海外客人一下子买了5件大师手工作品,成交金额达到近5万元!”他坦言,自己作为景德镇本地人,深深为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也亲身经历着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区域主干产业的全过程,“与景德镇瓷器一样越变越好的,还有我们本地人的收入和生活。”

非遗店铺成潮流

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力量,非遗传承人、商家可以与数亿量级的消费者直接产生联系,更广泛、精准地触达消费者。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和两年前相比,开通网络直播的非遗店铺数量增长了115%;过去一年里,非遗直播场次380万场,8成成交来自商家自播。

“在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我总觉得它们是古董,但是后来通过电商平台的宣传广告,发现其实它们就来源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90后“吃货”吕先生坦言,正是凭借着电商平台的传播,自己对非遗的态度出现了扭转。“我最近才知道,自己最爱吃的金华火腿、平时经常用的荥经砂锅,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都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大多数都是衣食住行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的商品。当打上“非遗”标签的手工艺品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电商平台相结合,产生的化学作用将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可能。许璟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