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不眠之夜》推出五周年特展 日历书如何“年年见”? 间谍 可能就在你身边
第13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12-22

日历书如何“年年见”?

四年四部《民俗掌故日历》告诉你

临近年末,市面上的日历书又开始热闹起来,品种也相当丰富。但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年出版的近80种日历书中超过三分之二即50余种日历书仅“存活”一到两年,如昙花一现,即被市场淘汰。有多家出版社瞄准同一热点,也有的出版社一年里同时推出四五个品种,同质化情况严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日历书,能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三年以上,如《故宫日历》《笺谱日历》《国家地理中文日历》等。上海辞书出版社已出到4.0版的《民俗掌故日历》,可谓大浪淘沙后的精品日历。

2019年首本《民俗掌故日历》诞生时,《民俗掌故日历》策划人、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室主任朱志凌给出的定位是“关于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的民俗小百科”。一天一段掌故一幅画,可谓互为表里,相互生发。民俗掌故有理有据,丝丝入扣;每日一画,极富生活体验,打油诗提升了画外之意,与所谓“功夫在诗外”异曲同工。4年来,日历书每年内容更新大约在七成左右,二十四节气等固定内容虽然每年保留,但编写人员和编辑会对文字内容进行修订、勘误、补充与调整,有时也会请漫画家重新作画,以求年年出新。

《民俗掌故日历4.0版(2022)》的内容主体日历部分仍旧采用“民俗+漫画”形式。民俗掌故脱胎于民俗学大家杨荫深先生旧著,同时广泛吸收各类民俗学成果,由当代民俗学家仲富兰教授担任日历主编。漫画家潘方尔原创水墨漫画,画面寓庄于谐、雅俗共赏,而又融入画家数十年人生感悟。2022年的《民俗掌故日历》还特别约请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贺竹元为二十四节气绘制婴戏图。

民以食为天。4.0版《民俗掌故日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条目涉及饮食,被称为“舌尖上的民俗”。江南吴地的地方菜,烹制技巧精湛,尤其是时令与菜肴,逢熟吃熟的风俗进一步提升了民俗掌故日历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如书里提到的各地饮食习俗,类似“三烧五腊九时鲜”“岳飞茶”“擂茶”“澄城面花”“撑腰糕”等,听名称就能感觉到菜名背后的文化积淀。

朱志凌表示:“日历书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目前日历书销售已经完成最为初级的市场份额争夺,出版人更多的目光已瞄准上游资源。”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