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敬告读者 课外体育培训也要规范发展 “三色圆珠笔”送电“以一当十”
第3版:要闻 2021-12-22

课外体育培训也要规范发展

纪玉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课外体育培训的执教人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开展课外体育培训应该具备怎样的场地条件?课外体育培训有哪些安全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日前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上述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

如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与单纯提高课业成绩相比,更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也能起到磨练意志、培养团队精神等作用,还可以放松孩子的身心,因而受到不少家长和孩子的欢迎。与此同时,“双减”政策之下,学科类培训少了,孩子们的课外时间需要其他内容来充实。再加上一些地方增加体育成绩分量,如北京将中考体育成绩由过去的30分提高到70分。种种因素叠加之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渐趋活跃,可以想见。

课外体育培训在升温的同时,也要规范发展,才能把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并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比如,体育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运动量,那么场地、安全等方面就必须有所要求;青少年参与体育项目,需要专业指导,不是谁都能教,那么执教人员的专业性就必然要纳入规范。2019年5月,一名9岁女童在参加某体育公司举办的“青少年滑翔初体验训练营”活动时不慎坠落,造成大腿骨折,导致法律纠纷。宝山法院调解结案后,向体育公司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其合理确定受众人群、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等。

根据新华社报道,上述《规范》规定,执教人员应持证上岗,也对场地设施、执教人员公示、背景调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把安全要求摆在了突出位置。虽然《规范》更多地是通过引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但监管部门在管理时就有了一定的标准。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也有了参考。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专业体育老师都存在不小的缺口。在“持证上岗”的趋势之下,还需要深挖人力资源、加大人才供给。

不管是什么培训项目,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市场活跃之下更需要冷静对待,相关机构、监管部门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也要谨慎选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