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刚巡视内江路潮汐车道情况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扫码看视频
内江路、四平路、凉城路……驱车行驶于这些路上的市民,近期发现交通顺畅多了。这背后,离不开上海乾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周永刚及其团队的努力。连年来,他们像医生给血管不畅者装支架一样,为如同城市血管一样的道路安装排堵的“支架”。
迎难而上装“支架”
杨浦区周家嘴路至控江路约700米的内江路,是周永刚及其团队安装“支架”的一处,他们用19天完成了任务。今年7月至8月,他们配合市道运中心、设计院和杨浦交警支队多次踏勘现场,发现这段内江路交通拥堵呈明显的潮汐现象。9月10日,经对车流量进行科学分析,有关方面决定将这段内江路的中间车道设置为潮汐车道,平衡高峰时段双向交通流量,缓解拥堵现象。
设置一根潮汐车道,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路面施划潮汐车道标线外,还要设置5座龙门架,在龙门架上设置18块可变屏与12块静态标志。“白天不好施工,下雨天又不好施划标线,这样的工程,从产品设计、生产到施工,一般至少要30天工期才能完成。”然而,周永刚表示:“缓解交通拥堵越快越好,哪怕提前一天,也是提高百姓获得感!”
提早一天路通畅
当晚,他排出了计划表:施工班组摸排管线,生产车间测量钢结构门架和潮汐标牌尺寸,并制图、生产,15天完成产品生产和基础施工,5天完成潮汐标牌安装与调试。
施工路段紧邻居民区,商铺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周永刚商请各方多次召开工程专题会“一事一议”,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困难,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为确保钢结构门架与潮汐标牌在15天内生产出来,周永刚多次前往加工厂协商,请他们加班加点保质保量赶制产品。
在一个晚上有限的5个小时施工时间内,700米长内江路上原有标线清除后,周永刚“秒变”工人,奋力清扫标线清除留下的线渣泥浆。
经过努力,钢结构门架与潮汐标牌在内江路顺利安装、调试,此道路比原计划提早了一天通畅。
“老法师”贡献多
作为上海道运行业有名的“老法师”,周永刚还参与了宝山友谊支路、铁力路,虹口区四平路、凉城路、水电路、外白渡桥,静安区交通路、共和新路,徐汇区桂果路及浦东新区科苑路、龙东大道等几十条道路的可变车道、待行区工程项目的设计研发和施工。
周永刚还带领团队研发了不少先进的交通设施产品,获得40多项专利。2019年研发的交通设施故障检测预警系统,能第一时间获取信号灯、可变车道、待行区产品故障报警信息,提高了现场抢修效率;另一款用于可变车道、待行区的产品,具有防眩目调光功能,解决了光污染问题。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