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前进、前进、进(中国画) 《夜光杯抒怀》的抒怀 由汉口路想到上海之变 探寻光荣城市的金融履痕 我的文学朋友们
第19版:夜光杯 2022-01-07

由汉口路想到上海之变

孙言竹

五十年前,二十岁出头的我,第一次出差,第一次到上海,住在汉口路西头的一家饭店。巧得很,这次来上海住的又是汉口路,是靠东头的一家饭店。

当年,从青岛坐客轮到上海,在公平路码头下船。早晨四五点钟,街上几乎没有人,也没有车,我们从码头出来,走着去汉口路。

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码头一边的高墙,另外一边的房屋、树木,这座城市对我是陌生的。脑海中出现的是电影里、书本上的“十里洋场”。当然,还有这座城市的红色历史,1925年由日本纱厂的工人罢工开始的“五卅运动”,即反帝爱国运动,就发生在上海和青岛。想着走着,到了汉口路。这时晨光已经洒满街道,从马路两旁的小吃摊上飘出豆浆、油条、小笼包的香味,也不时有“哗哗哗”刷马桶的声响。今天看来极不搭配,很不协调,可是,当时就是这样一番街景。

这次来到上海,乘车从虹桥火车站驶往外滩,在路上,看到街道比以前更整洁,更干净了;车流、人流井然有序。不过,较之我脑海中以往的上海,视觉差最大的,应该是苏州河。自五十年前我第一次到上海一直到退休前,差不多每年都会来上海一两次,苏州河水,在我脑海中,一直是“黄泥汤子”。这次,我在车上不经意往车外瞥了一眼:“哟,苏州河怎么变清了,变绿了?”我感到惊讶,朋友说,是啊,河里都有鱼了。

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河的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早期的上海。苏州河在当时陆路运输远不及水路运输发达、便宜的情况下,一直是上海通往临近城乡的主航道,承担着大量的生活物资以及工业原料的运输,还有上海至杭州、嘉兴、湖州等地的客轮航班。这也造成并加剧了苏州河的污染。说了河,再说桥吧。

前面说到,五十年前,我第一次到上海出差,那时我是在青岛一家工厂工作,来上海是要到浦东一家生产轮胎气门嘴的工厂考察学习。当时浦西到浦东没有桥,我们是乘轮渡去的浦东。下了船,眼前一片片农田,在一片长着油菜花的田地间找到这家工厂。下午再乘轮渡回到浦西,差不多用了一天时间。

现在从浦西到浦东,已经有南浦、卢浦等多座大桥,过江比乘轮渡节省了8倍的时间。这次我从浦西的汉口路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浦东的总部,开车走南浦大桥,过桥仅用了七八分钟。

离开前夜,我与上海的朋友在白玉兰广场内的一家餐厅小聚,上海的朋友与我这外地人同样为上海的变化感慨不已。说到苏州河,他们告诉我,上海在1995年提出,要把苏州河作为“上海环保重中之重”,之后开始全面治理苏州河,下了很大功夫,也花了很大本钱,才有了今天河水变清,河里有鱼,河岸变绿;以前河边两岸的住家是不敢开窗的,现在可以开窗赏景了。

可能有人会说,五十年了,该有变化的嘛。我认为,话可不能这么说,“该”的事,可不是等着它就来了。习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千真万确,上海的巨大变化,是上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斗出来的。这么多的创新,这么大的变化,上海人民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奋斗才得来的,我为上海人民喝彩、点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