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墨子沙龙解密“液态阳光” 提升创新力,仍要看基础研究实力 “双拉钩”把胸骨悬吊起来切肿瘤 高精尖“康复机器人”聚张江
第10版:科创上海 2022-03-09

提升创新力,仍要看基础研究实力

张炯强

基础研究,未来中国要成科技大国、强国,得看它。今年两会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

一说到科技成果,人们一般只看到眼前的,比如,航空航天、互联网、数字科技等等,然而当下这些五花八门的高科技属于应用研究领域,并非基础研究。它们源于最基础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没有这些基础研究作为根基,就没有现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高科技。

基础研究属于纯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注重一般知识、普遍原理原则的建立。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未知,发现普遍规律。有的时候,一道公式、一则原理,看起来没啥大用处,却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上世纪初,科学家在核聚变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后来,一些国家研制出了原子弹。我国科技工作者克服万难,也搞成了“两弹一星”,但仅是应用研究。没有基础研究作为支撑,我们始终处于落后。

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原创,一直是我们科技工作的短板。于是,就出现了“卡脖子”的现象。拿近几年最热门的芯片来说,我们几经努力,做到生产28nm的芯片,但和美国的7nm芯片差距非常大。表面上,这是应用问题,归根到底仍在于基础研究。我们总会说,中国的芯片企业、半导体产业已经拥有了“国产替代”能力,但要问一问,为何总是“替代”呢?如果永远只是“替代”,永远跟着别人走,何时我们能走到技术创新的最高点呢?

也许,这才是基础研究的应用题中之义吧。

当然,强化基础研究并非易事。首先要做到的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科学研究要去功利化。然后,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着力提高源头供给能力。

还有一点极为重要,要鼓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优秀大学生积极投身基础研究领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