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时常根据自己的冷暖感受,因为怕晒、怕风吹就取消或缩短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都具有‘不畏严寒酷暑’‘只要有机会,一定将玩进行到底’的精神。而这种玩,能让孩子变得性格更阳光、身体更健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徐则民说,自从上海全面推行户外活动2小时以来,不少小囡从原先的“懒得动”变成现在的“玩得欢”,这正是教育工作者喜闻乐见的结果。
徐则民说,户外活动做足,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从身体成长发育来看,其一是大动作发展,可以明显地看到孩子运动量变大后,不仅大肌肉、大骨骼发育更好,适应性、平衡性等都明显提高,吃饭、睡眠质量都有所提升。其次是有利于眼球发育。在幼儿园动静活动的交替过程中,既让孩子有了充分撒欢的过程,又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到安静、专注活动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在近日的全国两会上就提出了和“青少年近视率”相关的提案。他认为,加强学龄前儿童的户外活动,能为降低近视率打好基础。而在他推动之下的一项针对2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近视防控的实证研究发现,青少年近视率和户外活动有高相关,如果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能够确保每天2小时,近视率会下降30%。
“户外活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意义重大。”徐则民说,它能帮助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获得成功、愉悦的情绪,对成长有更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孩子有了对天气冷暖、风雨霜雪的不同感知,增强了自然的适应能力,还在不断和自然接触的过程中,激起对自然的探究,这不仅是对花草树木、江河湖泊的兴趣,更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身体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