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叶奇
打卡网红地,其实让银发族也有不少收获,一杯咖啡的小时光,使得在柴米油盐中的粗粝晚年生活多了几分浪漫和雅致;打卡网红饭店,收获了友情,还得出了“善吃是智”的心得。不过,文明打卡要走在前;另外,慢一点,也许会更优雅。
唯美食和友情不可负
丰丰
我几乎每天要浏览“大众点评网”一两次,美其名曰“打卡”。虽然这个平台“吃喝玩乐”包罗万象,一网通吃,然我只对其中的美食感兴趣,我的“打卡”带着明显的功利性:美食为我服务。
我的“打卡”热情是递进式的:大约10年前,能烧地道家常菜的老妈患了认知障碍症,不要说烧饭做菜了,日常生活还须有人照顾,我被迫接过了一日三餐的担子。亲戚朋友时常会来探视老妈,免不了留下吃顿饭。这时的我很想在人前露一手,可事与愿违,没有一次光盘,老妈更是嫌我做的菜不入味。
聚会时,吃着餐厅的美味佳肴,对比自己的烹调技艺,就把苦恼吐了出来。朋友献计:以后有客来去餐馆吧,何必在家吃力不讨好?至于想品尝哪个菜系、到哪里去吃,网上查询一目了然。
我还是第一次从朋友口中得知有个“大众点评”的App。那时还没有网红餐厅这一说,全靠自己去寻找哪家人气高,哪家评价好,加上老妈当时腿脚还利索,我陪她吃过特色牛肉面等等的大众小吃,也带她吃过和牛、澳龙这样的高档食材。
随着“打卡”的频繁,选择综合征少了,吃亏的比例也越来越小。但我已不满足仅是我来过、吃过、拍过、晒朋友圈的过程。有道是:能吃是福!我的心得是:善吃是智。我琢磨着饭店里做出的菜肴为什么入味?回家后,我也如法炮制。老妈再不说我烧的菜没味了,请人吃饭也响应光盘行动了。我还试做过餐厅的一道“小炒”,如今成了我家的私房菜:把粉丝、胡萝卜丝、包菜丝、香菇丝外加肉糜和鸡蛋一锅炒,做法简单却口味一级棒……
每当有人把找家好餐厅的任务交给我时,我总是屁颠屁颠地快速领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么多年“打卡”的功课不是白做的,随时随地可作为高参抽出一张好牌。
多年“打卡”,唯美食和友情不可负。为此,我还要继续扩展新领地,为人为己,其乐无穷。
一杯咖啡的小时光
耿艳菊
阳光暖融融的,和风轻柔地吹着路边杨柳的新叶,宁静而美好,每周六上午九点,琴姨总是要精心打扮一番,得体大方的淡妆,讲究优雅的旗袍,精致的手提包里有时放一本书,有时是两本杂志。这份郑重,宛如要赴一场重要的约会。
闹中取静的街市上有一家精致小巧的咖啡馆。她像以往一样,依旧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一杯咖啡,拿出书,默默地读一会儿。有时,她就静静地坐着,看窗外来往的行人,一个个陌生的面孔,或忧伤,或欢喜,或悲欣交集……生活不易,但每个人都在兴冲冲地努力把生活过得如愿。有时,她也会发发呆,沉入一段美好的往事中,在那老时光里奔跑或大笑,仿佛自己又年轻了一回。如此庄重精致的出行,琴姨只为了和自己在雅致浪漫的咖啡馆里来一场心灵的约会,这是完全属于她的小时光。
琴姨退休那会儿,告别朝九晚五的生活,她猛然有些不适应。有了大把时间,但她并不像有的老姐妹那样热衷于外出旅行,也不擅长唱歌跳舞,除了给家人准备一日三餐,她的生活枯燥得如一株冬日的老树,人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后来,琴姨在逛街时,偶然走进了热闹中却独守一份清静气息的咖啡馆,舒缓的音乐像山间的溪流,简单欢快,她一下子喜欢上这里的气氛和环境。
一周一会,咖啡馆里的小时光让琴姨的晚年生活在柴米油盐的粗粝中多了几分浪漫和雅致。
慢一点,更优雅
李云杰
弟弟买了私家车后,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带母亲外出。因为疫情,不方便出市,两年前的清明小长假,我、弟弟、侄儿陪母亲打卡了离家35公里的博陆山。
此山因有市域内规模最大的古梨树群而成为网红地标,每年4月初举办梨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加之山坡较缓,很适合银发族。那天,我们在有千年历史的梨树下留影。中午,在山上品尝了现包的梨花水饺。快下山时,一片绿意葱茏中,弟弟给母亲荡了秋千,看到75岁的母亲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满心欢喜。从下车到上车,高出母亲一头的侄儿始终牵着奶奶的手,看他们祖孙三代人在前边不紧不慢、如钟摆一样有节奏地走着,不由得想到时光之轮携着亲情,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地滚滚向前,美好如斯。下半年,母亲骑车不慎摔断股骨,我们庆幸春天的选择——尽孝一事,务必趁早。
去年,我们又带母亲去灯会地标打卡,租了轮椅推着她,老人也看得兴致勃勃,领略了现代科技的魅力。今年春节,看母亲在拐杖的辅助下,可以独立行走,弟弟又和我商量带她去离家85公里的青州古城打卡。征求母亲意见,她欣然同意。照例不刻意起早,以保证老人睡得好,白天能有良好的精气神;早饭时间和她平日的习惯完全一致,不急,不催,以防老人上火引发身体不适;照常要换上舒适的鞋子,穿宽松的、方便活动的衣服;依旧是自驾,不报团,这样可以尽着老人的兴,随意慢慢地逛,看她想看的,买她想买的。自带水杯水壶,渴了就喝,累了就歇,享受真正的、不被打扰的休闲。
初五的出行,本想去两个景点,看时间不早了,我们果断放弃了另一个,决定留到下次。慢一点,更优雅。“潮”一把,要以不累身心为前提,这对银发族尤其重要。
追你不是因为你“红”
麦父
退休后,时间自由了,老陈希望趁腿脚还灵活,多走些地方、看些风景,让晚年生活更丰富多彩。除了风景名胜,他的身边忽然冒出来的诸多“网红地标”,也成了老陈乐于打卡之地。
但不是每个网红地标都是他打卡之地,他是有选择、有自己想法和原则的。举个例子,老陈刷抖音时,刷到了一个特别之地:在杭州中山路的一条小弄堂里,有一家小面馆。面馆不稀奇,但开面馆的人,是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更稀奇的是,这位老太太做的杭州特有的片儿川,是用祖传配方,不但好吃,且限量,每天只做50碗。很多人为了吃上一碗老太太亲手做的片儿川,要提前预约。老陈获悉后,专程从上海坐高铁赶到了杭州,“抢”到了一碗面,还顺道重游了西湖。老陈觉着,西湖还是以前那么美,但有了老太太这碗祖传的片儿川陪衬,杭州行就又多了一份别样的韵味。杭州算是个美食城,但老太太这碗片儿川,原本知道的人并不多,感谢网络,让老陈们得以享受这深藏民间的美味。
老陈说,他就喜欢这样的“网红”:它或是民间的美食,或是身边的小景,或是某个别致的所在,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一直雪藏在某个角落,不为人知。是网络,让它忽然“红”了起来。老陈之所以乐于追捧,不是因为它“红”了,而是因为,之前由于无从知晓,总是一次次错过,现在,我知道你在那儿了,我怎么舍得再次与你擦肩而过?
不是因为你红了,我才追你。我追你,是因为你就是我们的日常,甚或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因而,它不是因为“红”而亲切,而是因为亲切而“红”。老陈觉得,这样的“红”,就是平凡的底色,追它,其实就是追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呢。
文明“打卡”走在前
张林凤
如今的银发族,很多人有闲、有友、有钱、有兴趣,网红地也成为他们热衷打卡涉足之地。
我的老同事兼邮友葛先生,将政府每月给老人的补贴费置换成可以“畅乘”的交通年卡,或独行、或携老伴、或一行人,隔三差五到网红地打卡,将所见所闻与群友分享,还不忘购买几件网红地有代表性的小物件送给亲朋好友,既增进感情又令受赠者长知识。
论及网红打卡地,不禁想到十多年前,欧阳路社区广为居民赞颂的“卜姨下午茶”。热心肠的退休卜阿姨,在家人和居委会支持下,欢迎居民来她家共品下午茶,以此增进邻里的熟识度和信任感。卜阿姨不但打开家门请进邻里,又以自己擅长的编织技巧,带领大家编织衣物,赠送社区困难老人和孩子,连她当校长的女儿也参与其中。但也要避免一些不文明行为,作为老年人的我们,到网红地打卡的言行举止应是理性谦和的,应当做文明打卡的示范。
近日,我到网红地“今潮8弄”潮一把,这里原是公益坊。我的同事暨好友武元英曾任公益坊居民区书记。当年,她策划的石库门阿姨旗袍秀,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媒体。我想:如果她再次召集旗袍队阿姨们,将旗袍秀植入“今潮8弄”,而她这位老居民、老书记,则向前来打卡的观光者讲述“今潮8弄”前世今生的故事,让经典与“网红”交融,如此,老年人的文明示范也能成为网红地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