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不做网络“乌合之众” 敢谏言,善谏言,谏真言 “高频电子证照”跨地区互认共享 释放老年人口红利 打通“共享”通道  推动远程医疗
第4版:全国两会/话题 2022-03-11

打通“共享”通道 推动远程医疗

汤亮代表:尽快建立个人“电子健康(病历)档案”系统

■许多医院只认自家的检查结论。哪怕患者在别的医院做过不久,也不顶用,这家医院不认账

■建议由国家卫健委和社保中心牵头,总揽并承担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节约医疗资源和患者负担,杜绝过度检查

老百姓看病时,经常需要重复做一些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常常是换一家医院,就要从头做一遍。针对这一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汤亮呼吁,尽快依靠互联网技术平台,建立起个人“电子健康(病历)档案”系统。

“许多医院只认自家的检查结论。哪怕患者在别的医院做过不久,也不顶用,这家医院不认账。”他分析,即使在上海这样医疗资源丰富的超大型城市中,虽说三甲医院之间的医学影像报告是允许通用的,但医疗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患者病情又变化多端,医生也担心因不了解病情而出现误诊,绝大多数患者总还是要重做一次医学影像检查。

他介绍,国际上,凡是医疗事业发达的国家,近年来都花大力气建立个人“电子健康(病历)档案”系统。譬如,美国在2009年就出台《卫生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和临床健康法案》,重点就是建立和推广“电子健康(病历)档案”系统。该法案还特别规定医生使用或不使用“电子健康(病历)档案”的奖惩措施。短短几年,就打通了社区诊所、医院、互联网平台“共享”患者健康资讯的接口通道,极大地推动了远程医疗的蓬勃发展。

他建议,首先,我国也应该开始着手建立“电子健康(病历)档案”系统。如果患者的以往病历、治疗情况以及医学影像摄片等,能在任何医院的任何医生的电脑屏幕上打开,随时可以放大影像来研究的话,患者病情没有新变化,就无须重复做同类型的医学影像检查。这样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和患者负担,杜绝过度检查。

其次,由国家卫健委和社保中心牵头,总揽并承担这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国家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一两家具有实力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在对个人隐私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电子健康(病历)档案”系统。经患者授权,相关医疗信息由医疗医院提供。

最后,国家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在远程医疗上先行试点使用。提倡并奖励不同层次的医生,在与患者面对面诊疗时,也使用“电子健康(病历)档案”系统。患者也可以随时在互联网平台上,查看自己的健康(病历)档案。 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