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
这个三月,因为一句话,人们记住了他。
“我叫柴闪闪,闪闪发光的闪。”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第一位走上“代表通道”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市邮区中心邮件接发员柴闪闪。
17年前,从湖北农村走进上海邮政,17年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站在人民大会堂向世界讲述中国式民主——这位瘦瘦高高的“快递小哥”,举手投足之间,洋溢阳光自信。他的人生逆袭,正是一个时代的投影。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人们关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中国社会未来发展信心如何?不妨回顾大会点滴瞬间。
众所周知,世界不太平,自家的家底更要清楚。头一样,粮食够吗?
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回答——尽管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总量是充裕的,没有问题!
去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今年是483公斤,比去年增加了9公斤。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都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饭碗越端越稳。
这个回答,就是定心丸。然后,持续维护粮食安全,让儿孙辈都不必为吃饭发愁,还能做点什么?
如果说,高科技发展依靠芯片,那么,农业发展一定是依靠种子。袁隆平院士曾经谈道:“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种业的安全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深以为然,呼吁高度关注“种子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这,不只是一位代表的声音,而是普遍共识。高度的清醒和自觉,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众所周知,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是当下的舆论高频词。法治中国,如何让这些美好的感受踏踏实实、真真切切?两高报告,给出答案。
众多媒体,都用了一个标题概括最高法、最高检对社会“最关注”的回应——残害妇女儿童,当判死刑就判死刑!
事实上,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25.6万件,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持续处于低位,占全部刑事案件比重稳步下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执行到位财产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05.7亿元。
2021年,继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自诉转公诉,全国检察机关接连发布公民人格权保护指导性案例,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起诉3436人,同比上升51.3%。
2022年,最高法、最高检将依法维护安全稳定、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民生权益,严惩性侵、拐卖妇女儿童和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人民法院准确贯彻死刑政策,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对残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论罪当判死刑的,依法判处并核准死刑,坚决维护法治权威。
一个文明社会,对妇女儿童老人的态度,就是文明程度的风向标;数字时代,网络清朗与否,就是社会治理能力的风向标。
两高报告的鲜明态度,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信心,信心有多充足,行动力就有多强大。
众所周知,疫情,多地散发,反弹不断。抗疫,前景如何?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张业遂说,无论从确诊、死亡的数字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数据看,中国都是世界上防疫工作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事实证明,“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动态清零”,主要包括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有效救治患者。“动态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通过快速精准的全链条防控措施,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
新闻发言人传递的,是中国抗疫的路径、方向和信心!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科学抗疫、依法抗疫,除了打疫苗,最简单的,就是“三件套”“五还要”。首要的,先把口罩戴戴好。
无论如何,要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你看看,马路上,园子里,玉兰花,都开了。
若还有点慌,要给自己打打气,就想想这句话——“我叫柴闪闪,闪闪发光的闪!……我愿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履职,反映更多劳动者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同获得闪闪发光的人生。”
疫情之下,这句话,适用于所有曾经、正在、还将披荆斩棘、奋力前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