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姚黄魏紫(中国画) 添花与送炭 农家饭食 原乡远去的天籁 觅 我的外婆
第14版:夜光杯 2022-03-19

梁庆刚

2019年8月28日上午,家中电话铃响。拿起听筒,一个糯糯的女声:“您是梁庆刚老师吗?”又是推销或是中介之类的骚扰电话!刚想挂断,听筒内传出急促的声音:“是梁山给了我您的电话,我是《解放日报》所属《支部生活》的记者张志萍。梁山介绍了您的情况,希望来采访您。”既然是梁山推荐的人,没 得 说!约好下午2点到家中。

要说明一下,我和梁山虽同一姓氏,绝无亲戚关系。据查,梁姓起源于现陕西省范县,后流传到各地。我们河北省唐山一支梁姓老祖宗曾在京城朝廷供职,名梁九。担任故宫太和殿的修建,从此留存了文字和图纸资料。告老还乡至唐山市丰南县小村庄,因梁姓,改名“梁家屯”。我太祖迁至唐山市北丰润县三里屯,如今已有十几代了。老一辈让我们记牢:“天下梁姓是一家。”

我与梁山纯属拍戏相识,多年各种合作交往,相互加深了解。我非常赞赏梁山拍戏、做事和对待朋友的态度,对他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对,就是信任。

张志萍约好来家,天空不作美,突降大雨。正在担心,门铃响起,张志萍准时来到,让人顿生好感。交谈甚为愉快。与有学问的人交谈不能开无轨电车,事先要认真准备的。东拉西扯,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

几天后,张志萍寄来了交谈记录,分八个小标题,太厉害了!把我从童年到老年各个阶段理得清清楚楚。我仔细改动了几个字,增加了《咱们的牛百岁》公映后我所能收集到的各地反应和恩师老院长黄佐临带领编剧袁学强、导演赵焕章和我拜望文坛泰斗巴老的经历。本想寄出,张志萍坚持上门来取。没多久,她又拿着完成稿再次上门,逐字逐句敲定。我耳朵听着她讲话,心中却是对她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对采访对象的尊重感到由衷地赞佩……

没多久,张志萍给我寄来几份刊登对我访谈的《支部生活》,我打电话表示感谢。有一天,我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专家付士平医生那里治疗腰痛打针。付士平专家笑眯眯地说:“你是有故事的人。我们党支部书记有《支部生活》,上面有你的报道。”

我们小区一位退休的党支部书记见到我爱人说:“老梁太低调了,有机会请到我们那里来给我们讲讲。”

我外出经常乘小区门前的703路公交车,大部分司机都很熟悉了。有一天碰到一位下班的司机师傅同乘一辆车。他拿出手机让我确认手机上的人,再拿出一份《支部生活》,指着上面的照片让我回答,见状,我点点头。

我到原单位参加每个月8号的离退休党支部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陈开昌笑着冲我点点头:“小梁,《支部生活》上有你的报道(虽然已是七十多、奔八十的人了,剧院的前辈和同事们仍然习惯叫我小梁)。”原来上海市每个党支部都有一份《支部生活》。

新冠疫情,极少外出,只能呆在家中。今年春节前夕,快递小哥送来一个大大的信封,是一本书,书名为《海上逐梦》,作者张志萍,内容是她曾采访的近百位人物中的49位人物访谈。立刻阅看。跳过我的专访记录,全部看完已是深夜。访谈中大多数人来自旧社会,受尽了欺压、苦难。新社会,他们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有极强烈的翻身感、幸福感,连讲话都提高了音调,走路都挺直了腰板。虽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文革”等等,吃了苦头,但他们仍然爱国,坚信共产党。

全部访谈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采访者张志萍把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低调做人、高调干事的人“挖”出来,记录下来,留存下来,她本人得有多大的心脏和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佩服她!

唯一不安的是我挤进了这样一群人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