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洞洞裤 年纪勿小 慢比快好 家乡个芝麻米花糖 银鳕鱼丸子汤 好吃好用个边角料 上海话里个“肚肠根”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2-03-20

上海话里个“肚肠根”

文/叶世荪

《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上海人熟悉的“肚肠”一词。如果把“肚子”理解成胃的话,那么肚子和肠子分别是消化系统的前后两端,普通话将其分得很清楚,可是古人确曾把它们连在一起说事。

宋代应俊的《琴堂谕俗编》中写道:“好阴地不如好心地,好住场不如好肚肠”;宋代另有一位词人周密也在其《癸辛杂识》中有相似的提法:“住场好,不如肚肠好;坟地好,不如心地好”。显然,这里的“肚肠”不只是肚子与肠子的合称,而是喻指人的心地、心肠、心思。

类似的例子在古人笔下还有许多。宋代《五代史平话》中写道:“王彦章也是这般的肚肠,那里更顾惜家小”;元代杂剧《连环计》中写道:“谁想这老贼看到貂蝉颜色,起了那一点禽兽的肚肠”;明代《醒世恒言》中写道:“小小年纪,这等有肚肠!不知如何设法,积下许多东西”。

“肚肠”一词用来表示心思、性情后,就又生出许多和原本意义上的肚子、肠子不甚相干的各种状况来。元剧《潇湘雨》中写道:“你只管里将我来棍棒临身,不住的拷打,难道你肚肠能这般硬?”“肚肠硬”就是心狠手辣、下得去毒手。宋代晁端礼在《一斛珠》中写道:“书书只怪迟归去,外边闲事无心觑,直咱我咱,怕你恶肠肚”;这里的“恶肚肠”是指心存歹意。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写道:“哥哥又说这般见外话,倒叫兄弟冷了肚肠”;“冷了肚肠”意思是给大伙儿泼冷水、凉了大家的心。此外,上海人还有讲法:“烂肚肠(一肚子坏水)”“小鸡肚肠(气量狭窄)”“一根肚肠扌太到屁股头(死心眼)”,说的也都是人的品行,和解剖学上的肚子、肠子实在没什么直接关系。

当上海人要形容某种深层的心理感受、特别是表示急不可耐的情绪时,常会说“肚肠根痒”。沪剧《阿必大回娘家》中婆阿妈嫌阿必大动作慢,说道:“有气无力,看看肚肠根也会痒起来!”小说《上海爷叔》讲夏家婆娘看见人家占着水龙头没完没了地洗袜子,便不耐烦地说:“快点好不好?等得(我)肚肠根痒死了!”“肚肠根”是什么?应该是指肚子最里面那根肠子吧?让腹腔深处的那块不附神经的平滑肌痒出来,确实是忍无可忍了。

古代人也喜欢拿“肚肠根”来形容一些极端的心绪。清代传奇《文星榜》中写道:“阿晓得我为了个件事务肚肠根才急断拉里哉?”小说《何典》中写道:“引得人笑断肚肠根,欢天喜地”。弹词《玉夔龙》中写道:“家内夫人先晓得,几乎哭断肚肠根”。不论是着急、欢喜、悲伤,总要弄断那个“肚肠根”才罢休。

也有用“肚肠角落”来表示内心深处的,明代《拍案惊奇》中写道:“只做自己的官,毫不管别人的苦,我不知他肚肠阁(角)落里边,也思想积些阴德与儿孙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