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干部和志愿者推着老人去做核酸 金衣 摄
昨天下午,两位老太坐在轮椅里“走”在武康路上,两旁的梧桐树早已悄悄抽出了嫩芽。93岁的童老太笑着对身后推轮椅的居委干部说:这疫情闹得好久没出门了,花儿都开得那么漂亮了!在一旁的湖南街道武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柏祖芳松了口气:总算把老人“哄”出来做核酸了,这样,属地居民就全部完成了核酸筛查。在她眼里,这一幕真是春天里武康路最美的风景了。
根据市防控办,从3月16日开始,上海开展了网格化核酸筛查。“还有三位老人没做核酸。”徐汇区湖南街道武康居委的柏祖芳书记说,要尽快“清零”。社区里的账她心里明镜儿似的:武康大楼还有一位93岁童老太和一位脚骨折的老人没有做,再加上一位独居的老伯,一共3人。
计划中,昨天中午要安排这三个行动不便老人去做核酸,居委干部们分头行动。柏祖芳把借来的轮椅送到骨折老人家中,很顺利地接到了她。没想到童老太那头却“卡”住了。
耄耋之年的童老太独居在家,虽然年事已高不太出门,但老人思路清晰——志愿者要用轮椅推她去做核酸,老人很有“腔调”地教育他们:“我看电视的,电视上说我们这样90岁以上的应该医护上门来做,你们应该比我懂政策……”志愿者解释说,现在医护忙不过来,我们用轮椅推您去。老人一口拒绝:“我只听居委书记的。”
志愿者只好找来柏祖芳这个“救兵”。闻讯赶来的柏祖芳在老人耳边一番言语:在室内做核酸也不安全呀,我们推您去室外做,您也好久没出门兜兜了……老太喜笑颜开:“好啊好啊,我反正听柏书记的,看到柏书记就像见到亲人!”柏祖芳知道老人讲究仪容,临出门还要换身衣服,涂好口红,就耐心在一旁等。童老太手抖,口红画不利索,柏祖芳耐心替她涂好。一旁的志愿者则熟门熟路地拿出老人的帽子,帮老太戴好,就像家人一样。
为啥这个志愿者跟童老太像一家人?柏祖芳告诉记者,这就是和童老太结对的“小老人”。武康社区里老年人不少,百年武康大楼创造了“小老人和老老人”结对的自治模式,六七十岁的低龄老人和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两两“结对子”,“小老人”每周上一次门、问一声好、聊一会天、帮一把手、提一个醒,平时通过手机聊天互相嘘寒问暖,常常也会端着热汤热菜上门传递爱心。敬老节、老人生日了,居委也会组织大家一起下面条吃生日面。大家都觉得那种老上海弄堂里面热腾、近乎的“人情味儿”还在,一点也没淡。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