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馨
在中国纪录片《无尽攀登》里,画面展现的珠穆朗玛峰,壮丽而险峻,而渴望登顶的是一位装假肢的老人,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所有喜欢观看这类极限运动影片的人,感到刺激而满足。
影片开始呈现的北京街头场景,很平实和世俗:一个寻常老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街上,然后,去乒乓球活动室打乒乓。镜头几次切到老人骑自行车和打乒乓球的双腿,那里装着假肢。影片标注的北京海拔为43.5米。谁能想到,这位大爷,将要再一次挑战海拔8848.86米的珠峰,用一双假肢,完成多年的心愿,登上顶峰。
这位老人叫夏伯渝,在2018年登上珠峰时,已69岁。像很多纪录片一样,导演让夏伯渝坐在我们面前,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这中间,穿插一些照片和相关影像资料。虽然夏伯渝貌不惊人,就像我们的隔壁邻居,有点憨厚,但在他并不激昂的语调里,我们看到的是他不一般的经历,几乎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勇敢、执着、专注和坚持。
1975年,他26岁,代表国家登山队,攀登珠峰,因为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遭遇强劲的高空风,只能下撤。同伴丢了睡袋,号称“火神爷”不怕冷的他,把自己的睡袋给了同伴,冻伤双脚,不得不截肢。想到后半生要在轮椅上度过,觉得非常悲惨。但遇见一位假肢专家后,让他重拾信心,再登珠峰,成了夏伯渝一个奋斗目标。由于大运动量训练,假肢经常将他的腿磨破,导致伤口长期不能愈合,发生了癌变。在病情控制后,他又萌发了攀登珠峰的念头。他先去爬了玉珠峰(海拔6178米)和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还参加许多徒步和攀岩活动。在珠峰南坡开始重新攀登,连续三年都告失败:2014年,遇见雪崩;2015年尼泊尔遭遇强地震;2016年,离顶峰只有94米,突然遭遇暴风雪,只得放弃。回来后,又得了血栓。
这部影片,请来夏伯渝的朋友、妻子和儿子,用他们的视角来聚焦这位登山家。当好友柯庆峰知道夏伯渝还想爬一次珠峰,缺少资金,他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夏伯渝的妻子说,家里所有亲戚都劝他放弃,但拦不住,“拦不住,就支持呗,关键要平安回来”。2018年,夏伯渝在即将登顶前一晚,面对镜头不由掩面哭泣:“我这40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家人也在担心,我是比较自私的,为了自己的这个理想,不顾家人的感受。”在他登山的过程中,妻子每天等着他的消息,儿子瞒着他暗中跟随,守候在大本营。5月14日8时31分,夏伯渝登上珠峰,第一时间和远方的妻子通话,哽咽着感谢妻子几十年来的支持。
这部影片很少煽情,用各种景别和角度,比如大远景、全景、近景、特写以及仰拍、俯拍,跟拍夏伯渝在向导夏尔巴人团队的协助下,从珠峰南坡攀顶全过程。他身背背包,戴抓绒帽,穿冲锋衣,双手拄登山杖,假肢装上冰爪,这不是一个残疾的老人,而是一个壮士、勇士。在尼泊尔卢卡拉徒步七八天到达大本营(海拔5364米)的途中,他曾发烧、拉肚子;在向南坡1号营地(海拔5925米)行进时,镜头里,他跨过冰川裂缝、借路绳爬行、在挂梯登高,假肢将腿磨出血泡;去2号营地(海拔6370米),在猛烈的暴风雪、10级以上的狂风中,爬梯子过裂缝和上冰坡的场景最为惊险;在3号营地(海拔7236米),彩色的帐篷,映衬着白色的雪、蓝色的冰川;从4号营地(海拔8029米)出发,上冰坡,冰爪破冰,溅起串串蓝色冰珠;5号临时营地(海拔8347米)是登顶的最后一站,夜晚,头灯射出的光里,夏伯渝开始最后路程的冲刺;晨曦初露,俯拍的镜头里,红色云雾在他周围缭绕;仰拍下,巍峨的峰顶就在前面,他跨前一步,再一步……站在山巅梦想成真,让他喜极而泣。他后来说:“珠峰终于接纳了我。”
影片开头,有人问夏伯渝:“你为什么要爬珠峰?”他没有回答;影片结尾,还是那句问话,他微笑着说:“我喜欢登山。”喜欢,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