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余晖(油画) 受挫之后怎么办? 听枫园记 良兄的弹皮弓 野生动物摄影家的坚韧 上海人的豆腐菜
第12版:夜光杯 2022-06-13

野生动物摄影家的坚韧

廖书兰

前些天,已经75岁的摄影家冯刚先生告诉我,要赶着出去拍摄黄喉蜂虎(新疆特有的鸟类)。

2005年我到上海参加“海外华文女作家年会”大会,主题演讲请了冯刚先生,那场演讲极具震撼,我感动得大哭,至今难忘。

被誉为“野驴之父”的冯刚,对于拍摄中国野生动物生态的痴迷,成为他克服一切困难障碍的动力。我们无法想见他11次进入“死亡之海”罗布泊的无人区,一个人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一住四十多天,晚 上的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多度,为了什么?为的是等待野骆驼出现,他要拍下野骆驼自然的身影。他将自己伪装成一棵树或一堆草,为的是不让野生动物发现他。于是一只只野骆驼、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狐狸、狼、老鹰……都在他的镜头下留下了生命永恒的踪影。

冯刚说,有一次他正要收起相机架,看见远方出现了一匹狼,这匹狼正向他走近,他二话不说就对准了按下快门,他的心这时又大了一点,扛着相机往前轻轻走了几步,他想拍下近距离的狼,这时那匹狼也向他走近几步,停了下来,那天的风是从狼的方向吹向他,而不是从他的方向吹向狼,要不然,那匹狼肯定闻到了人味。冯刚说,狼没有继续向前走的原因是,它在打量这一个黑色的巨型摄影架,究竟是什么东西?而冯刚此时蒙着一块黑布躲在摄影架的后面,屏住呼吸按下了快门,拍下了令他骄傲一生的照片,大漠上的孤狼,双眼直视着镜头,嘴角流下口水,照片洗出来的时候,甚至看到了狼的口水珠。

在气温四十多度的沙漠,他又渴又饿地迷路,只好拼命用双手用力地挖滚烫的沙子,看看有没有前人留下来的瓜皮,但唯一挖到的是一根细小的沙葱,如获至宝赶紧塞进嘴里,冯刚甚至不得不喝自己的尿。我记得他曾说,沙漠地区的人吃瓜,不丢皮,会把皮倒转过来,以一层薄薄的沙覆盖在瓜皮上(此举以保持瓜的湿气,方便后来找水的人用得上)。

冯刚曾为拍野驴在沙漠迷路,差点付出生命,他写下遗书,放在塑料袋里,绑在相机三脚架上。他思忖他一生最值钱的就是相机、越野车还有相机胶卷里那珍贵的奔跑的野驴子。

冯刚说,过去中国的野生动物都是由外国摄影家拍摄的,就从他开始吧!由中国人来拍摄中国的野生动物。冯刚的精神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女作家。他非常反对现在有些人用无人机来拍摄野生动物,他也极为憎恶有些猎人,残杀了野生动物,或只剥层皮或只去羚角,任意抛弃野生动物的尸体。

冯刚是上海人,少年时跟随父母到新疆生活,也许是天山、大戈壁、乌鲁木齐的天然环境造就了他不畏艰难、刚毅、坚韧的性格。期待能看到他更多的作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