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骏
随着上海老龄化和小家庭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家庭的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老年人之所以愿意一直居家生活,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因素使老人更习惯于在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上海的各个小区都通过业委会、楼组长、社区微信群等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区自治方式,当老人遇上麻烦事或需要帮助之时,身边总会有热心邻居一起帮着出主意,提供信息或者伸出援助之手。
在这次上海的疫情中,对于那些身患慢性疾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邻里间伸出了援手。好心的邻居带上老人的医保卡帮忙去医院配药,或帮老人在互联网医院平台咨询或在卖药平台上下单,对于实在配不到的药,邻里间又多方询问并收集小区里同类患友尚有余量的同种药品,最终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区的居委会、业委会定期或紧急上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运垃圾、维修家电、疏通管道等,帮服项目几乎覆盖了老年人生活的全部需求,维持乃至提升了居家养老老人的生活质量。
与拥有数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相比,小区只是社会的一个小单元。邻里之间的温暖互助看似只是一份份细小甚至微不足道的关心和帮助,但涓涓细流于点滴间即汇成了和谐邻里、融洽关系、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百米的壮阔洪流,拍击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