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农
青年时与友人路过复兴路,书友忽指一小洋楼道:那就是刘海粟大师的住所!顺其所指,仰见不远的楼上窗内灯光下有“存天阁”一匾,书法雄阔,这就是传说中康有为先生所书。
刘海粟先生年轻时曾得康南海授以碑学,故其下笔“万毫齐力”,其画之线条也如万岁枯藤,实浸淫碑板久矣之结果,其尤着力于《郑文公碑》为深。闲下也喜读海粟老人论艺与诗文,尤爱其词句:“爱琅琊石鼓,毫端郁勃,敛元气,奔吾腕。”真是气概旷达,不可一世。
近得《袁安碑》一精拓,为海粟老人旧藏。袁安可是汉室中的大人物,其为人正直。到了其玄孙袁绍、袁术,势力则更大,世人每以“四世三公”称之。
从秦篆石刻到汉篆石刻,是一次转换与发展,其间有一重要的变化特征,形态上由圆趋方,意趣上则由人性的抒情取代了秦篆石刻(秦诏版除外)的极度理性。当然,这与方形的汉隶已然作为汉人当时主要书风有着密切的关系,雍容宽博更是汉人书风的特点。启功先生评此碑此有“把它微微加方,便增加了稳重的效果”即是。
每个时代的书法一定是那个时代世风的反映,汉篆从容的背后多少与汉代社会状态有关。
此碑篆势意态舒缓,用笔刚健中含盘屈,偶有不确定之笔,也一任自然。
历史的长卷悠悠移展,多少人杰倶化云烟,但当年“四世三公”的大规格,却成就了书法史上的这一大经典。
《袁安碑》也成为私家碑记转换为汉代书篆书风的一个标志,极为重要。
此拓有“海粟审定”一印,拓上还有湿墨一二点,或是海粟翁兴来泼墨时飞溅之,好在伤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