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妮
编者按:荷送香气,竹滴清音。毕业季,告别师友和校园,年轻的心,火热。惜别,忐忑,憧憬,壮怀激荡……放飞梦想,笃志前行,开启人生新旅程,成长与担当。今起请看一组《那年,我毕业了》。
记得大学四年级时,课时已经变少了,尤其是下半学期,主要任务是写毕业论文。我写的是论作家孙犁的浪漫主义风格。指导老师陈思和给了我一个优。不知道论文成绩是否跟毕业后被分进好的单位有关。论文,单位,这两项,是毕业以前最揪心的。
7月,大礼堂里的毕业典礼,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最后公布各位同学的分配单位。老师事前已经将落实结果告知了各位,但是,越是得到了心仪的单位,你会越紧张。一切是要以正式宣布为准。毕业生因为分配不理想,找老师吵闹,这种事也有听说。我们班是皆大欢喜。
家里弄了辆小卡车,来装我的铺盖和书籍。在乱纷纷的寝室里,我邀请6位姑娘一起乘车到我家去,奉贤南桥,上海市的西郊。她们都没有去过。两位被老乡邀走了,一位临上车又改变了主意。结果是我们四个人一起上了车。
七月的太阳是火辣辣的,我们年轻的心也是火辣辣的。从大学到老家的那条路奔跑了四年,但从来没有觉得眼下的路有那么可爱那么漂亮。如果有音乐,我们的笑脸、喧哗与衣裙和着飞驰的车子,应该是电影的镜头。南桥对她们三个人是未知。未来对我们四个人也是未知。选择这种方式来一场离别的派对,豪气更胜于缠绵。
若干年以后,有朋友看到四个女大学生在南桥旧巷的微笑合影,称赞说有电影《城南旧事》的味道。是的,照片里的旧巷早就不存在了。大女孩的微笑天真烂漫。那个炎热的下午,我们四个在街上兜兜转转,碰到一个卖西瓜的摊,买了一个大西瓜。没有刀切开,怎么办?高个子玲玲,像男生一样拿拳头去砸西瓜。豪气变成力气,竟然一次成功,大西瓜分成四瓣,四个人每人分了一大块,在太阳的余晖之中快乐地啃着。
以后许多年,我们四人之中,有在初始单位一直干下去的,也有跳槽转行的。
飞扬大概是和无知连在一起的。高考的时候成为本县文科最高分,也只是懵懵懂懂,终于完成考卷的感觉。大学毕业,却是飞扬了一把。拿上学位证书,进入心仪的单位,不再花父母的钱,即将为社会作出贡献——霎那间,觉得自己神气得很。因为无知,所以飞扬。好比一场长跑比赛,发令枪一响,起跑的姿势总是分外矫健,至于跑到中间会怎么样,自己是不知道也保证不了。以后的职业生涯,即使获得全国性的奖项,也飞扬不起来。
去年,骆玉明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典礼上,有一番朴素又动人的致辞。他解释了四个名词:第一个词是“善良”,善良是什么呢?是一个祝福;第二个词是“快乐”,快乐是一种能力;第三个词是“智慧”,智慧是什么呢?它可能是一种痛苦;第四个词是“道义”,道义是一种责任。
阅历让我去理解这四个词汇,和新科毕业生肯定是不一样的。年轻的学子会睁大认真的眼睛,而我,是一声会心的长叹。
理想至上,从未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