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浮萍 威武之师  钢铁长城 喇叭裤的“时尚轮回” 周慧珺的硬笔书法 半称心 老兵的传承
第12版:夜光杯 2022-08-01

周慧珺的硬笔书法

王恩科

周慧珺是当代名扬天下的书法大家,她那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毛笔书法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书法之一。可人们对她的硬笔书法却知之甚少,因为她极少以硬笔字示人。然而,笔者却有幸获得周先生的一份硬笔字,深感欣慰。那是1994年秋,她与赵冷月、周志高等书家参观我的师生书法展后,即兴用水笔写下的留言,可谓“无意乃佳”的精品。

都说,女子书法细腻、温婉、娟秀。然而,周先生的字却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这些特点她一样也不沾,不论是软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展现的都是刚阳雄健的气象,完全没有女性常有的浮艳和柔媚。若光看她的字,你绝不会认为这是一位长期患病的柔弱女子所为,它“欺骗”了所有人的眼光。

周先生的软硬笔字一脉相承,一个面目,洒落自在,峻峭劲利,明快豪放,有一种振迅直下、风樯阵马的气势和无坚不摧的力量。

毋庸讳言,周先生的这种独特风格和审美取向是有深厚渊源的。沈鹏曾说,“真正的艺术要善于从历史坐标上找到自己的那个支点。”周先生的支点在哪里呢?从她的笔风墨雨中,我们不难发现是脱胎于宋代大家米芾和魏碑。在这个基础上,又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并融入自己的灵性所致。周先生不喜平稳、端庄、匀称的路子,喜倚侧、险绝、跌宕、峻峭的格调。她的硬笔字几乎是软笔的翻版,同样散发着米帖和魏碑的气味——左倾,但斜而不倒;险绝,但奇而不怪;刚劲,但硬而不板;流便,但不减骨力;洗练,但不失法度;放逸,但不狂野。

为探讨书理,我曾多次登门请益。记得第一次是1986年夏,在天平路的一幢老工房的底层,卧室兼书房,她正坐在南窗下写字。见我来了,她礼貌地站起来相迎。招呼我坐定后,她才坐下。她有一种典型的儒雅气息,从容淡定,谦和温婉。语调不轻不重,不疾不徐。她说,写好字离不开传统母乳的滋养,父亲的收藏为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她绝对信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她说她原本学医,立志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然而事与愿违,因病从医学院退学。从此把自己关在家里,与古帖为伴,与古人对话,倾心琢磨,如痴如醉,在漫长的书法苦旅中上下求索,她跨进了另一个世界,让枯燥的生活出现了亮色,让孱弱的生命充满了刚毅。终于她用一生的虔诚向世人交出了另一份出色的答卷。真可谓应了中国的那句“祸兮福所倚”的老话。

周先生的字源于碑帖融合。她说,临古人墨迹可得笔法得灵气;学碑可得风骨得古韵。她还说,平时练习亦可用钢笔抄写古帖,一则可以提高硬笔字的书写能力,二则可以辅助尽快地掌握字的间架结构。谈及架构,她认为一定要辩证处理,要不平衡中求平衡,不匀称中求匀称。要错落、纵敛、收放,极尽变化,不能机械重复,否则就会失去艺术属性。她强调,好书法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书法毕竟是给人看的,所以在表现形式上一定要雅俗共赏,不能离开真善美的格调,要发乎情,止于理,走出一条为大众接受认可的新古典主义的路子。

她的硬笔字的线条非常精华合度,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一般行草的转折,为了流畅,多用圆笔,但周先生却独辟蹊径,使用方笔。她的起笔处很少见斜落虛尖,这显然得益于魏碑的起笔。在她的字中常会出现长戈大戟的线条,这也许是她不屈精神的映照。

此外,书写中,她不喜工巧、伪饰,喜参差疏密地自然挥洒,从而凸显了遒丽天成、气畅神融、寓奇于正、卓然独立的大美之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