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云树流泉(中国画) 恰如扇面画博览会 清凉天落水 歌德的智慧和幽默 警惕慢性缺水状态 陈多教授忆旧
第12版:夜光杯 2022-08-08

警惕慢性缺水状态

杨秉辉

“民以食为天”,“食”是一桩天大的事。不过,古人造“饮食”一词,将“饮”放在食之前,是有道理的,对维持生命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饮水也许比进食更重要些。

水是人体中最丰富的成分,新生儿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80%,成人也有60%~70%。人体中的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的主要成分都是水,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浆,浆者水也,至少其中主要是水。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如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消化吸收、排泄废物、维持体温、大脑思维、肢体活动等等无一不需要水的参与。

人体内的水分是在不断新陈代谢的,体内水分不断地排出,外界的水分不断补充进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如果身体缺水了,血液里的一些化学成分的浓度便会升高,刺激身体里的化学感受器,感受器将信号上传到脑,人便会产生口渴的感觉,于是便会饮水以纠正体内的缺水状态。如果因故不能纠正,缺水进一步发展,达到缺少总量的2%-3%时人便感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烦躁易怒;缺水5%时便会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缺水10%便会昏迷不醒、性命难保。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提到每人、每天应饮1200-1600毫升水。这个“指南”到2017年再版时提到每天应饮水1500-1700毫升,又增加了一些,看来是提倡多饮些水的了。

多饮些水可以导致排尿的增加。而排尿是人体排除废物、尤其是含氮类的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及有机酸如马尿酸、苯甲酸等新陈代谢废物的主要出路。尽管人在稍有缺水时肾脏亦能通过增加尿液中废物的浓度而努力将其排出,但如严重缺水以致少尿时,排泄即有障碍,故多饮些水有利于肾脏对废物的排泄,有益于健康。那么多饮水会不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呢?应该也不会,因为饮水进入消化道,是被逐步吸收的,当后面的水被吸收时,前面的已经排出了。当然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患者例外。

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容易出现除进餐时外,顾不上饮水的现象。在一些老年人群中可能由于对缺水导致口渴的神经反射已不甚敏感,使身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水”的状态倒是确实应该引起人们充分关注的。“身体缺水,血液浓缩,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说起来倒是容易理解。虽然因为缺水导致血液浓缩形成血栓的并不多见,但是身体的“慢性缺水”状态确实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口干口臭、味觉减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粪便干结、疲乏无力、睡眠不佳、烦躁易怒等,这些变化大多数是较轻微的、逐渐发生的,往往不易使人们注意到与缺水之间的关系,因而长期得不到纠正,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有位研究饮水问题的专家有句名言:“你不是病了,只是应该饮水了。”此说或稍有偏颇,不过提醒人们关注身体的某些不适与缺水可能有关,却也是有意义的。

多饮些水是有益健康的,切勿因为事忙或未觉口渴而疏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