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心瀚
沪上知名记者、作家成莫愁同志二十年前开始搜集名家扇面,收获颇丰。想征集更多的扇面,编辑一本如扇面大观的书出版。她征求我的意见,我赞成和支持,并表示乐意为之作序。
逢溽暑,热浪频袭。常孵空调,对身体未必是好。若执一扇,便有了“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之感。“影动半轮月,香生一握风”。扇面虽小,怀袖雅物,可容大千世界。那状态,是心静自然凉;那雅致,是缕缕清风读书香。
中华扇子文化有三千多年演变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追溯远古,最早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是现在仍保存完整的扇子实物。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奢侈品到汉朝出现的折扇,再到唐朝的宫扇,再到民间寻常百姓消暑纳凉的蒲扇、竹扇、纸扇等,扇子以丰富的材质、多变的艺术形式、新颖的造型来展示风采。其种类繁多有羽毛扇、雉扇、蒲扇、绢宫扇、团扇、麦草扇、葵扇、檀香扇、折扇等,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均有独特个性的引风扇品。
扇面画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是文人墨客随身必备时尚饰物。历代书画家都喜爱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它便于携带,又很实用。或馈赠,或收藏,或装饰居室,或作舞台道具,其艺术性与观赏性不容小觑。后传入欧洲,风行全世界,更加普及和亲民化。有关扇子的故事枚不胜举:古有东晋诗人陶渊明隐居浔阳郡时,看到一把画有隐士的扇子,读画生情,遂作《扇上画赞》诗,言情托志。苏东坡画扇救人,画二十把扇面使制扇人还清二万枚钱债务。作家老舍喜爱折扇,家中扇子颇多,开会时上午带一把,下午带另一把,频繁展示他的收藏品。剧情要求梅兰芳大师在台上撕扇,他台下画一把台上撕一把,琴师不忍扇毁,悄悄捡回来装裱好,又是一把好扇!齐白石定居北京,内心思故乡,在扇面上画家乡花鸟虫鱼,来寄托“还乡之情”,等等。扇子可抒情可咏叹,佳话迭出。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扇结良缘——海派名家名扇集锦》,终于上了我的案桌。这本由成莫愁主笔,与谢民和杨育新等编委及出版社编辑共同努力而成的扇面画典籍,集365位海派书画家扇画,不光有人物、花卉,还有山水、书法。其风格、品相各异,有金笺、团扇、绢扇、成扇,也有圆形、椭圆形、芭蕉形、多边形扇面画等,不拘一格,装帧精美,恰如扇面画博览会。
本书从选题到组稿、到分门别类编排,除了介绍每位书画家生平及创作特点,画家肖像、画家生卒年,还对各种风格的扇画进行艺术点评,便于读者更进一步了解画家的构思设想、落墨技巧及美学观点。他们的付出无疑为扇文化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留下了时代的履痕,也为广大美术爱好者画扇面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