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一千个人  一千个《牡丹亭》 钱不能只花在制作上 被带钩勾到了 续集为何难续命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2-08-28

一千个人 一千个《牡丹亭》

◆卜翌

近日,上海大剧院推出了新版昆曲《牡丹亭》,颇有些大手笔的新创,华丽谢幕后带来思考:如何看待经典,以及经典的再现。

八零后的导演马俊丰在节目册里意有所指地引用了卡尔维诺的一句话:“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到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作品。”此版《牡丹亭》剧目上特地加了重逢二字,因是正合此意。

彼时剧本称为传奇,传奇者尤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中长篇戏曲,用以别于北杂剧,多述离奇情节和非寻常之故事。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文士成为传奇的主创,更精于格律,雅于文辞,倾注思想,令源于市井坊间的戏本,成了划时代的巨著。

几百年来,《牡丹亭》不衰。犹记得五年前,纪念两位同时代的大师四百岁之活动办得热闹,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相提并论的不走寻常路的剧作家。倘若,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同样的,一千个人缘何不可有一千个牡丹亭之梦?

此版《牡丹亭》之改编动静不可谓不大。剧本上删掉了婢女春香,杜父杜宝等女配男配。此番尤其增加了柳梦梅的部分,注重男女主的互动同步,令此爱情在今天的观众看来更合理共情。其实,在原著里,柳梦梅从来就不是一个全无光彩的男主,作者对柳梦梅的痴情和耿介亦并不吝啬笔墨——一个因梦而亡,一个因梦易名。这个梦,本就是两个人的双向奔赴。

在呈现上,此版着力在梦境的重构上。一个镜面装置,却是以实景写意,做足了如梦似幻、镜花水月的况味。一桌二椅不再僵化,得偿鱼水之欢的男女主,可顺势依偎,而非制式对立。演了四百多年的牡丹亭,今朝再度惊梦,你不可否认,编、导、演是认真用心地在“重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