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智慧快餐 立秋与瓜 蟋蟀往事 蕉下 “不要拍照” “跑马书”释义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08-28

“不要拍照”

严国庆

酷暑时节,我参加访贫问苦的入户慰问。在一户夫妻同遭重病折磨的家庭,护工开了门,把我们迎进屋。我把装有慰问金、写着姓名的信封送到男主人床边,他努力伸出一只手接过去。他夫人在一旁吸氧,眼珠转着像寻找什么,然后吐出一句话:“谢谢你们来。看我们这样子,不要拍照,不要上电视……”

我轻轻退出来。这时除了“好好治病”,再也找不出能够留给他们的语言。屋子里还没有开启空调,南北窗子敞开着,有风穿过,房间里换气顺畅,热度倒也还好。这个细节里,我能感觉60多岁的病中夫妇,于艰难中安排生计的努力。我们与护工谈到防暑,她说“会留意气温”。我同事当场放弃了拍照留痕、事后宣传的念头。我们抓紧作别,好让他们安静休息。

后来与社区主任聊,她谈到老病号以及残疾失能、生活困难等家庭里,常会有各类组织安排的季节性、礼节性和福利性慰问。现场有拍照,也有拍视频。她明显感觉居民的隐私感、形象感和尊严感越来越强了,有的心里不舒服想说只是怕伤情面。回想刚才女主人的提醒,我慢慢读出她们话中相同的信号:对待病患、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不难做到有恩而难有礼。

便联想慰问中一厢情愿甚至忽略、漠视对方感受的情形,觉得慰问自身的“常见病”也不能不努力防治:一到中秋慰问,月饼总是首选,而对看望对象中“三高”患者食品禁忌程度考虑不多或者想也没想。有的被慰问者因为多重身份的缘故,一个节日收到月饼礼盒就不止一二;吃不了,着急,扔掉,下不去手。还有,一说送温暖,慰问品里常会列入棉被什么的。结果,你去我去,前年来过、去年来,一些贫困户家中“慰问被”闲置了好几条……

也有让人感觉一新的。有段时间参与春节“三下乡”,当天入户慰问,送什么呢?有人说毛毯粮油,有人建议先了解困难户需求。后来,得知其中一户困难家庭主人行走不便,承办者便改变思路,买了轮椅作为慰问品。物品变了,价钱却相当,东西还特别对象化。

说起来,我参加过多次入户慰问。而“不要拍照”的提醒、恳求,却是头一回听。我怕忘记,就当即在手机便笺上记下她的原话。回想女主人说话时的神情,里面有丰富的含意。沉浸于特定情景和情绪,我又仿佛听见“不要……”细细琢磨可以想见,慰问之间,并非一概不能拍照留影、送棉给粮,要紧的是弄明白“这一个家”“这一位”生活此时处于什么境况。稍稍延展一下,眼下因为各种原因遭遇一时困境的高考学子家庭,亦可能迎来慰问帮助他们的好心人。怎么帮、怎么记录传播,也是同样的理。明理则不难有礼。

回过来说,更多受慰问者能够没有顾虑地及时表达“顾虑”,每个慰问者都能事前事后去琢磨,听得见听得懂表达,那么慰问这样的好事才成其好。不难有恩而难有礼,这个礼,就是平等、真切、讲求礼貌礼仪,设身处地,用心思量,看重对方诉求和尊严。从这个意义上审视,“不要拍照”说的就远不止是拍照了。一时间吐露的诉求,虽则简,却有关于慰问之类事情的学问和养分,就看我们吸取多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