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广告 “新征程·新奇迹”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专业组决赛举行 “临汾好办”背后有一组“密码” 付出超常规努力  拿出超常规举措
第3版:要闻 2022-08-28

“临汾好办”背后有一组“密码”

——记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王晓珺

工作中的王晓珺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年均受理事项量超过12万件,居民满意度评价平均达99.99%,在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评估中名列第一,成为“一网通办”“临汾好办”社区政务服务品牌。临汾好办事,有什么“秘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秘诀”其实就是一组“1、33、5”的“密码”。

1套“王晓珺工作法”

1981年出生的王晓珺,2007年进入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工作。事务中心老法师看出她是个好苗子,悉心带教,她自己也很努力,仅仅一年后就担任了事务中心负责人。

有位居民兴冲冲来中心办理业务,工作人员查看材料后发觉有缺失,无法办理。居民当时就火了:“我之前打电话来问过了,你们没说要这个资料呀。”经过沟通才知道,原来居民同时符合两项业务的办理条件,但当时事务中心受理模式是专人专窗,业务与业务之间不联通,员工之间无交流,造成居民往返跑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件事对王晓珺触动很大,她下定决心要做点改变。

王晓珺总结自己先后从事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等多窗口的工作经历,和团队一起摸索创新出1套“王晓珺工作法”,优化服务流程。

作为市大数据中心“一网通办”示范点,工作法做到线上线下“三区融合”(网上办理区、自助区和综合受理区),随到随办。创设自助服务区(24小时),开发智能门禁认证,配合研发“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及事项办理流程,配置自助证照柜等设备,且纳入街道城运中心监控平台;优化线下大厅受理区,以总服务台为第一窗口,履行接待群众、咨询政策、一次分流等职责,同时将前后台打通,构建窗口受理“准确预审、一口办理、跟踪完善、过程记录”的闭环办事流程标准;新建线上办理导引区,指导对网办有兴趣或上网不便的居民网上冲浪。

“3先3后”培训策略

2018年全市通办从58个事项骤然增加到近200项,王晓珺采取“3先3后”系统培训策略,推动全体员工实现全岗通,不断提高经办质量和经办效率。

运用后台数据分析结果,“先高频后低频”,对年办量在500件以上的高频事项常培训常强化,低频事项作阶段性培训;“先大类后小类”,对大口业务和单项业务分类施教;“先上岗后跟踪”,对新入员工通过以老带新、题库测试、主管考评等方式,3个月后试上岗,并跟踪其办理数据,分析综合受理办件量、办件类别和办件质量,及时予以改进提高。

“5个维度”考核体系

王晓珺还摸索出一套“提质增效”的管理办法,首创“工作数量、工作效率、工作价值量、服务评价、工作质量”等“5个维度”为一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形成绩效导向、合理竞争、争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中心通过后台数据海量挖掘、指标体系建模,每月自动生成实时绩效考核清单,将员工绩效工资与工作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实现绩效量化结果运用,激发员工干事创业动力。办法实施后,中心员工变“要我办”为“我要办”,变“干多干少一个样”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考评优先”,造就了比学赶超、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工作团队。王晓珺也先后获得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静安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本报记者 江跃中 实习生 吴泽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