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半年,气候变化已经近在咫尺。”昨天,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表示,气候行动刻不容缓,而协作与创新技术是破题关键。与会嘉宾也纷纷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实现共同的气候目标,真正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浦江论坛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本届论坛以“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主题,聚焦以科技创新支撑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与技术体系、深化全球低碳科技合作等诸多议题,同时也搭建了展现中国实践的平台。
可持续发展全球指标框架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具体实施准则,用于评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展。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看来,17项指标面临数据缺失、指标体系研究不足、区域领域发展不均衡等诸多挑战,而没有数据是不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对此,去年我国成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基于数字技术构建了一系列云计算、云服务平台和分析平台、分析系统,实现在线分析、在线计算,担负起用科技创新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低碳生活做科技创新研究的工作;去年发射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自成功发射以来已回传诸多珍贵数据,这些数据精细监测人类活动,对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支持。
他还提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发现,中国4项指标整体接近或达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010-2015年正在改善的有11个,2015-2020年16个正在改善。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分享了实践成果——除了绿色钢厂建设,宝武还通过实现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治理同步,2021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000克标准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20%、23%和8%;发起组建“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设立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和低碳冶金创新基金的倡议,集结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62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为绿色低碳共同目标采取一致行动;今年宝武发起的“低碳冶金创新基金”受到了42家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提交的150项创新项目申请,中国宝武已提供了3875万元资金支持。
中国的努力也得到国际认可。“中国推进绿色技术解决方案的承诺令人赞叹”,博尔格·布伦德说。“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科学研究院、华为、海尔是国际数据空间协会的首批成员,为建立统一的跨企业和价值链明确的碳足迹数据标准共同努力。”弗朗霍夫协会软件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信息通信技术联盟主席鲍里斯·奥托教授在会上透露,正计划在中国筹建数据空间和实验室,合作伙伴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协作将为中欧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帮助确立数据共享和可信数据经济的互操作性标准。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