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书赵朴初“敬献人民教师”词(书法) 秋风入梦 中秋“玩月” 食补,让我尝到了甜头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云南雪莲
第13版:夜光杯 2022-09-09

中秋“玩月”

周天柱

乍看文章标题,读者可能一头雾水:自古以来只知中秋“赏月”。“玩月”,岂不是对月神大大的不恭敬?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解。据历史记载,唐宋以前,人们称八月十五“赏月”为“玩月”。有诗为证,唐朝高中榜眼的诗人欧阳詹中秋诗兴大发留下名篇,诗名就叫《玩月》。有趣的是在这首诗的前面还有一段序,对“玩月”作了最好的诠释:“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

那古人为什么爱说“玩月”呢?翻开《说文解字》,书曰:“玩,弄也。”《玉篇》记载道:“玩:玩戏也。”玩,即玩乐之意。人逢佳节,因无功利,玩乐一番最为轻松,且老少皆宜。对于这一点,无论儒家,还是道家,观点基本相同,都认为“玩月”是对世俗的超拔,对功利的超越。《说文解字》又说:“赏,赐有功也。”月光普照,广垠无边。人人可见,家家都有。月光何须恩赐,何尝之有?从词的本义来说,“赏月”反而太功利性了。

杜甫的《十六夜玩月》将“玩月”写得活灵活现:“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中秋节前夕,京城中各家酒店都张灯结彩,准备了大量新酒上市。中秋这天,人们争先恐后进酒店饮酒。到了晚上,“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通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煞是热闹。而明代书画家周天球的组诗《中秋长干曲》将“玩月”刻画得更为有趣:“踏尽马蹄尘不动,半窗明月此中看。”“花灯百队走儿童,尽道仙娥降月中。”古代的中秋节,名正言顺成了儿童们久盼、乐此不疲的玩乐节。

“月于静夜看方好,人肯无眠便不同。”如何“玩”出不同?神州各地各显“玩功”。历年中秋之夜,北方的儿童最爱“唱秋”,手拿大饼,边吃边唱:“唱月来,唱月来,来年日子好过来;唱月饼,唱月饼,明年是个好年景。”安徽中秋,孩子们有“摸秋”之俗:少儿擎着火炬,成群结队走到田野摘取果豆。广东儿童中秋夜有“提灯之会”,孩子们提着灯笼,沿街游行唱歌,兴高采烈。而广西中秋的儿童灯会更具特色,他们用竹篾扎成蜻蜓、蝴蝶、虾公、兔子等,涂色插烛,互相比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