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书法 爱也未必能抵御重复的摧残 三十七年一杯酒 同里退思 我和女儿的明月 孤旅“欧洲之巅”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09-11

三十七年一杯酒

刘翔

闷热的午后,在军旅作家周建新宁静雅致的白鹭书屋品茗聊天甚是惬意,闲聊间建新兄说起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创作生涯中的一段往事,搅动了我的心绪。1984年初夏的一天,19岁的周建新收到从浙江嘉兴老家辗转寄来的浙江省作协邀请他赴普陀山沈家门参加儿童文学创作笔会的邀请函。信函是寄到嘉兴桐乡某公社小学的,那时的周建新是该校的代课教师,但收到信时,他已是南京军区空军某师机务教导队一名入伍半年的新兵。在这次笔会上,他结识了圣野、夏辇生、任哥舒等一批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遇到了同样来自嘉兴平湖年仅18岁的詹政伟。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参会后才得知,他们能参加这次高规格笔会,属于破格邀请,而这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内情。

那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得知20岁出头、寓言《小马过河》的作者彭文席因家庭出身,不得不离开校园,回家种地做农民,从此不再写作后十分遗憾与痛惜。《小马过河》这篇作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入选小学课本,还在全国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得一等奖。为此,洪汛涛多次和浙江省作协提出,要重视对年轻作者的培养与爱护,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彭文席”了。由此,也就有了周建新、詹政伟被省作协破格邀请参加笔会的事。说到此处,周建新动情地感叹:“1985年我和詹政伟又一起参加笔会后再也没有见面,这一别就是37年啊!”其间,他曾经写信给在平湖文化馆工作的詹政伟,但信却阴差阳错被投递到平阳文化馆。

上世纪80年代两个年轻人因文学而结缘,一晃37年过去,却一直未能谋面。听闻周建新这番道来,我不禁“拍案而起”:“上海和平湖是近邻,你们俩应该马上聚一聚。”我当即拨通了嘉兴警界的挚友、知名书画家杨鸿圣的电话,委托其在平湖安排一下“周詹会晤”。巧的是,鸿圣兄和詹政伟亦是多年好友,和周建新虽不熟识,但对这位在上海当兵、工作的嘉兴老乡也是久闻其名,经常在报上拜读周建新的美文,缘分就是如此美妙。

几天后,我和周建新便迫不及待驱车前往平湖。傍晚时分,分别了37年的周建新、詹政伟终于再次见面。37年一杯酒,有意思的是,周建新和詹政伟都是新民晚报夜光杯的作者。这两个经常在夜光杯上“碰头”的作家,现在终于坐在餐桌前尽情干杯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目睹他俩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我与鸿圣兄不禁频频举杯祝贺。席间,詹政伟回忆,1984年他到笔会报到时,省作协的工作人员问道:“你父亲呢?”还以为稚气未脱的他是随同其父亲来参会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翌日,我和周建新、詹政伟一起参观平湖李叔同纪念馆时,吟诵弘一法师的《送别》,不由感慨万分。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澎湃年代,作为那个年代“痴情”的文学青年,如今的周建新、詹政伟虽然不再年轻,但他俩始终保持着文学的初心,仍然笔耕不辍。周建新不仅经常在军队和地方报刊发表作品,还出版了散文集《远行》,并和其女儿周梦真双双加入了上海作协,被誉为父女作家。詹政伟是嘉兴市作协副主席,著有多部长篇小说。漫漫人生路,能有几个37年呢?他俩用文学与青春构筑的岁月长河,奏响了时代的回旋曲,至今绵延不绝,余音袅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