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绘画会成为非遗吗? 国产都市剧,请不要给生活加滤镜 “披荆斩棘的哥哥”不是“委曲求全的哥哥” 佳音何以“雷人”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2-09-11

绘画会成为非遗吗?

◆林明杰

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位没有学会过传统绘画,也没学过电脑绘画的菜鸟,纯粹利用一个新的智能软件,下达几个关键词的指令,生成了一系列图像,然后去参加数字艺术/数字摄影比赛,结果获得了第一名。那些被他战胜的苦练了多年基本功的数字艺术家们大喊不公。

这个消息更在传统绘画界引起了波澜。如果毫无技术门槛的AI做出来的作品也能参赛并获胜,以后还需要专业的艺术家以及艺术教育吗?

简单一句话,艺术家感到受伤害。

这些年,新技术来得太突然,大多数人都没做好准备,包括数字艺术比赛的规则制定者也没料到,还有这等根本不需要学习的智能图像生成工具,而且效果居然盖过了专业人士的作品。

对此事的看法,一言难尽,我觉得不妨分几方面来思考。

首先,从专业领域来讨论,艺术是人类创造性思想、表达的实验行为。规则的制定,要有利于鼓励和维护人类的创造性探索。

那么,从新的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角度看,其本身是人类科技创造的成果,值得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过,再先进的人工智能图像生成软件,其图像的基本元素也是采集自人类长期以来的文明积累,而这些积累绝大多数来自人工,譬如手工制作(绘画雕塑)、借助现代工业技术制作(摄影等)、借助电脑技术制作(数字艺术)。AI软件采集的图样或风格,如果涉及版权,则必须维护版权所有者的权益。这样才有利于鼓励艺术家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并且他们的利益也将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得到保护,而不是被伤害。否则,AI图像生成技术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迎来渐趋同质化的结局。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技术在智能技术时代的艺术版权保护中,作用会很重要。

传统绘画艺术,确实面临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如果是描绘客观事物情景的写实者,或者是过去风格技术的传承者,一般来说,AI技术可能更为胜任。而创造性的视角和突破性的技法,尤其是对人类内心情感以及人性的深入探究,则是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替代人类的领域。因此,绘画艺术很有可能分成两大板块:

一大板块是实验性的绘画艺术探索,这些艺术家面临无比艰难的挑战,前有数千年艺术史威压,后有新技术追杀。只有极少数独一无二艺术语言的创造者和新疆域的拓展者,才有可能杀出血路。艺术家是殉道者的说法,成为普遍法则。勇于乐于承受这种风险的艺术家来玩。

另一板块则是将传统绘画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传承。

我们或许在感情上一下子难以接受。但是我们回头看看京剧、昆曲等众多已成非遗的传统戏曲,想当年它们都曾是风靡一时的流行艺术,为人类创造的精神价值无法估量。但是人类创造出了新的承载表演艺术的技术,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等等,这些技术更便捷、更生动地实现了给大众讲故事演故事的功能。而那些传统表演艺术如果无法出现创造性突破,重新俘获人心,那么它们成为非遗被保护也是一条荣耀的道路——它可以将人类曾经创造出的一种美好得以延续下去。这种延续并不是消极无奈的,而是蕴藏未来的许多可能性,在未来的新技术环境得以再度激发也未可知。就算不再激发,如同博物馆的青铜重器那样被尊崇,也是有价值的。

不懂得传承的人类,相当于毁家败业;不懂得创造的人类,必然坐吃山空。只有平衡好这二者,人类的艺术才生机勃勃。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绘画艺术还有一个最大的板块给疏漏了,那就是:我画着玩儿,你管我?切!

未来的艺术史,终将有无数热爱艺术的人们共同绘就,岂是我等可以预言?打住。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