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赤子之心铸就交响丰碑 五十五折《牡丹亭》首露“真容”
第17版:文体新闻 2022-10-24

赤子之心铸就交响丰碑

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昨举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离骚》中的这句诗是朱践耳最为推崇的,也是他穷其一生对音乐梦和中国交响梦上下求索的写照。昨晚,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驻团指挥张洁敏、助理指挥张橹挥棒上海交响乐团,奏响了朱践耳的四部作品——管弦乐《灯会》、交响组曲《黔岭素描》、女声独唱与弦乐队《水龙吟》及《第十交响曲“江雪”》,其中《水龙吟》由女高音黄英担纲独唱。

一个缩影

一座丰碑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提起朱践耳,人们率先想到的便是这首被传唱半个多世纪的旋律。然而,作为中国当代杰出作曲家,在朱践耳近70年的创作生涯里,除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及《节日序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外,还涉足几乎所有音乐体裁,留下11部交响曲、17部管弦乐、15部室内乐、8部声乐作品。

每部作品背后,都是朱践耳对于人文哲思及音乐美学的探索,不仅推动了中国交响乐的发展,更用音符记录了他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的思考。朱践耳用音乐书写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声。他的创作轨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交响乐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交响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场“江雪”

一幅“素描”

昨晚亮相的四部作品都是朱践耳具有代表性的创作。《第十交响曲“江雪”》以西方十二音技法和管弦乐队为骨架,融合京剧、古琴、唐诗等中国元素,采用现场演奏融合预制录音的演绎方式。当京剧名家尚长荣吟唱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恰似一位隐于山水的智者,让人们寻到心灵的宁静。

《水龙吟》唱的是苏轼的词,是朱践耳为女高音与乐队制造的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梦境之中,能听见古老的昆曲、泉州的南音,感受中国古乐的韵味。管弦乐作品《灯会》乃是朱践耳的“即兴之作”,极具画面感的乐曲将彝族音乐和潮州音乐巧妙结合,展现浓郁地域风情,喜悦欢快,雅俗共赏。

交响组曲《黔岭素描》是朱践耳传播最广的作品之一。当年,朱践耳赴贵阳观摩“苗岭之声”音乐节,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地生活一个月,汲取大量珍贵的民间音乐素材。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好似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不已。”

虽然音乐会的容量只够展现四部作品,却能从中窥见朱践耳一生的创作都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朱践耳用音符和旋律,将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悉数编织在他的各色音乐作品中,绘就了一幅他心中的中国梦,也让世界通过这些音乐作品,得以看见中国的壮丽山河。

昨晚的音乐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承办。音乐会开场之前,一张名为《致·践耳——纪念朱践耳百年诞辰室内乐精品》的珍贵黑胶唱片(见下图)也开启预售。此外,美国音乐学者约翰·罗比逊撰写的《朱践耳和中国交响曲创作》(中译本)也于今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罗比逊认为“朱践耳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跨文化作曲家之一”,并将朱践耳与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等一同列为研究生期间交响乐文献课程中的研究对象。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