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从进
深山野溪,一夜雨洗清秋。
清澈的山涧弯弯绕绕膨大出一个深潭,碧绿的溪水绕着嶙峋的大石两边流过,淙淙如古琴鸣奏,鲜活悦耳,在这初秋时节尤显空旷渺远。
我站在溪边的一块棋盘石上,深吸了一口气,忽然看到了惊讶的一幕:溪中间那块苍褐色的嶙峋大石上,印着满满的文字,笔画线条清晰,着色遒劲,形象鲜明。这字从哪里来的?怎么还在动呢!仔细一看,原来还在一笔一笔缓缓地写着,笔法顺畅,笔须扫过,潇洒飘逸。
我环顾四周,发现了溪生风,风吹树,树写字这样一个美妙的连环。当然还有阳光、树叶和岩石,阳光为墨,树叶作笔,岩石为纸——共同完成了一幅伟大奇妙的书法作品。
树是枫杨树,俗称溪椤,喜光却常长在水边。它的穗状花序很漂亮,青葱粉白,一串串挂下来,接近水面,随风飘洒,是大山里的天然风铃。蜡质透明的花萼像蜻蜓的翅膀,在花果成熟的时候载着它们四处飞翔,安家落户。
山里的阳光更是干净,干净得一尘不染,一朵朵,很轻、很薄,暖暖地睡在一片片树叶上。风过林间,绕树穿叶,缓缓似无,阳光通过空隙漏下来一些,又透过花叶挤进来一些。在小风吹拂下,枝叶和花“蘸着”阳光在溪边的岩石上一笔一画地写字。写下的字犹如神秘的古老天书,点横撇捺弯钩,均显出深厚的功力来。有些像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劲瘦,更多的像篆字的粗朴厚拙,“旦”“多”“家”“室”“宜”“仁”“猪”“福”……我努力辨认出几个,真是太像了,几乎都要读出来了。整幅字连成画,布局匀称,造型精美让人满心喜悦。若把它拓下来,没有人会怀疑这是精美的古文字,一件稀世珍品。
隐隐青山中,置身于微微叹息的世外净土。我坐下来,痴痴地看着,感动着,心软如水,像一个自我放逐的隐士,找到了一处秘境,也不顾午间体乏饥饿,干脆躺下来不走了。轻摊薄衣溪边卧,抱影看字不愿眠。
阳光和风捉住树叶轻轻柔柔,一抖一颤地在岩石上写字作画,似有意实无意。在光影的晃荡中,猛然想起结绳记事的古人,是否在山间的劳作中,偶然或经常看到阳光下风吹树叶写岩字的一幕,而受到启发发明了文字呢?
这一幅岩字或许就是文字之母!这些字还在随风婀娜舞动,连着影影绰绰、斑斑点点的光和影,正在一页一页打开一本古老的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