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智慧快餐 猫咪的相处之道 集土记 岩字 为父亲最后一次汏浴 香槟产区的秋天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10-30

集土记

王妙瑞

听说过“集土”吗?如此冷僻的兴趣我却有,皆因养花种草离不开土,收集的泥土品种不少,色泽红与黑、褐与黄。比如家中花盆里有泰山泥、华山泥、衡山泥、嵩山泥、恒山泥。除这五大名山的山泥外,黄山泥是断然不可少的。那年登上黄山既是欣赏奇异风光,也是为了带一把黄山泥回家,中途不顾大腿突然胀疼,凭着一股毅力爬到了光明顶,遥望迎客松优雅的树姿,为它千年的刚劲而赞叹。

在旅游地收集山泥养成了习惯。小小花盆承载着我搬来的“大山名川”。人说江山要有文人捧,我是好花要有名山泥。四季轮回,每月一花,演绎为我的“美月香花”。一月梅香暗袭人、茶花二月迎春来、三月喜见白玉兰、桃花四月迷了眼、五月玫瑰艳人间、兰花六月吐清香、七月荷红绿叶美、月季八月亦妩媚……进入秋天更是繁花似锦,硕果累累,喜不自禁。有一年种了一棵石榴,还种了一棵橘树,先后结出了淡红和金黄的果实,开心了好多天。

曾经的家是蜗居,也养过花。两扇北窗,一扇窗台上放塑料花,另一扇窗台上摆真花。真花种的时候不知名,粉色花朵蛮好看的。弄堂房的北窗阳光少,好在此花生命力强,给点阳光就灿烂,后来才知道它叫杜鹃。杜鹃别名映山红,记得《闪闪的红星》电影里满山遍野都是。

2000年,单位组织红色之旅去井冈山一游,我踏上了被朱德称颂的“中国第一山”。下山回家挖了一把泥土带回上海,覆盖在家里的花盆内,也把我在红军师当兵的情感融了进去。我家这株杜鹃受益于红色土壤的培育,长得神似井冈山的映山红。

8年前,上海一家主流媒体举办党的温暖照我家征文活动,一等奖是“井冈山三日游”,遂激发了我二上井冈山的强烈兴趣。征文写好后发出,果真评上了一等奖。编辑打来报喜电话,我追问了一句是真的吗?他说假不了。于是再次去井冈山一游,依然带了一包红土回来。第二年翻盆时,把它倒进了家中花盆里。映山红天生与井冈土有缘,每年春夏开得特别鲜艳。我住的小区路边也栽有一排红杜鹃。我不惜把自己的映山红送了出去,放在排头兵的位置上,让大家分享带着井冈土的杜鹃神韵。

退休10年,旅途走过了大江南北无数地方,带回的各色泥土,有一种把“美丽中国”浓缩在花盆的感觉。秋风吹来,家里“蝴蝶”摆动漂亮翅膀。呵呵,这是云南的蝴蝶兰,盆里的泥土也是从云南带回来的。我的老部队守卫着祖国边疆保安宁。经常看这盆、这土、这花,我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时代。曾经胸膛贴着泥土训练匍匐前行,现在一颗心在我收集的泥土里跳动,新时代和好生活与绽放的花朵一样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