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在青海路南京西路交汇处的周家花园内创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组建的第一个中医医疗机构,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
70年风雨兼程,岳阳医院传承并发扬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运用“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加强中西医结合,只为更好守护人民健康。
作为唯一一家蝉联四届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一名的三甲医院,岳阳医院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努力做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非药物疗法创新发展”“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的新时代答卷。
传承 海派中医的金字招牌
上海是近代中医药发展的要地,一大批学术流派在沪孕育发展并传承创新,各具特色、疗效显著、影响深远。“五门诊”创设之初,汇集了大批享誉沪上和大江南北的海派中医代表性人物,治愈无数疑难杂症,曾是“老上海”无人不知的“金字招牌”。
1954和1956年,“五门诊”更是两次向上海及北京新成立的中医医疗机构输送大批中医专家,被中医界同道誉为“名中医的发祥地”和“名中医的摇篮”。
创建于1958年的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是岳阳医院的另一前身,云集了一大批国内推拿名家——著名的丁氏推拿流派在此发扬光大。
1976年,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和南昌路新针针灸门诊部合并,在岳阳路45号设立医院总部,更名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
1995年,医院总部搬迁至甘河路。至此,大柏树总部、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和宛平路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形成医院“一体两翼”格局,医院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与日俱增。三年后,岳阳医院由中医医院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为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
随着时代变迁,部分中医流派因历史、社会原因已濒临断层和失传,亟需保护和传承。为此,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在2009年决定成立“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几经酝酿,落址于中医底蕴浓厚的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下设流派临床传承研究室、工作室,汇集了上海近代各著名流派传人,梳理近代上海中医流派传承脉络,整理总结学术思想,培养新一代传人。
2020年9月,“海派针灸推拿中心”又在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全新亮相,成为国内超一流的针灸、推拿诊疗中心,治疗床位70余张。这里也是国家推拿诊疗中心、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所在之处,汇集众多国内一流针灸、推拿专家,功法独到、内外兼治。
2022年11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历时一年的修缮,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修旧如旧,焕然一新。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为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南、北两楼命名博医楼和神授馆。
而今,早已是上海中医医疗服务的一张闪亮名片和海派中医文化的代表的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依然是海派中医的传承地,汇聚诸多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工匠和享誉业内的资深中医名家,这张海派中医的名片也更具影响力和时代气息。
党建 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守护人民健康。
在“抓党建、保特色、调结构、促发展”的总目标指引下,近年来,岳阳医院各项事业发展颇具成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建设单位、国家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上海市五一劳动奖、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等荣誉。
医院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力推进学科和专科建设,成绩喜人。医院现有42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非药物疗法为特色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针灸、推拿、皮肤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拥有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25个,以及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6个。
医院的朱氏妇科疗法、丁氏推疗法拿入选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医院是上海地区中医膏方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上海地区具备膏方独立规范制作加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医院。医院还是上海市中医药临床培训中心所在地,指导18个基地、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理论、技能培训及交流。
岳阳医院坚持不懈地推动海派中医走向全国、现代中医走向世界。作为上海市北部中医医联体牵头单位,优质中医资源有效下沉,覆盖虹口、杨浦、崇明三区。在全国开设了4家分院,大学科制、同质化管理显成效,为当地群众带去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当地医疗机构带去先进的管理理念。
医院在“一带一路”上建立非洲中医中心,讲好海派中医的故事,已成为全球中医药服务领域一张闪亮的上海名片,获评“新时代健康上海典型案例之示范案例”,高质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医药国际化传播。
医院重视人才队伍工作,打造中医师承、中西医结合创新、西医综合保障三支基本队伍,人才培养点面结合、全面兼顾,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岳阳有归属、有亮点、有发展。现拥有国医大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岐黄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工匠等一大批高层级人才,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学科人才梯队。
创新 探索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
针刺麻醉是采用针刺疗法辅助外科手术的一种中国特有的麻醉方式,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它无疑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
周嘉教授领衔的上海现代针刺麻醉团队在20年余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使针刺麻醉这一中国原创的技术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开启了我国针刺麻醉的新发展时期,让这项濒临失传的中国原创技术被重新“捡”回,并发扬光大,在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道路上造福了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
自2001年起,周嘉团队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最难的心、肺手术入手,将既往清醒状态下的“单纯针刺麻醉”技术,创新改良为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针药复合的“现代针刺麻醉”技术。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了全麻70%的麻醉药量,降低了大剂量麻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减少了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减少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加速了术后康复,节省了医疗费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取得成功,研究结果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
团队重新确定现代针刺麻醉优势病种,制定了临床应用规范和手术指南,创建了“基于针刺麻醉的术后加速康复”(ERAS)治疗模式,推广至全国20余个省市,针刺麻醉技术由“上海标准”发展为“全国标准”,形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鲜明特色的现代针刺麻醉围术期综合管理新模式,使上海成为全国开展针刺麻醉临床实践的排头兵。
类似“针刺麻醉”的中医传承创新故事,在岳阳医院还有很多。近年来,岳阳医院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秉承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向,以中医特色专科为核心、以中西医多科室合作的学科建设为模式,共建立了18个中西医协同中心。
该院首批重点打造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心脏中心、肿瘤中心、骨伤中心、妇科中心、五官中心、康复中心六个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中心,发挥了中西医协同“1+1>1”的优势,即一种中医方法加上一种西医方法,取得的疗效应该是大于一种纯中医的疗效或一种纯西医的疗效,目标是让患者最终受益,加速康复。
战疫 生命至上守护健康
无论是在2020年的“武汉战疫”,还是在2022年的“大上海保卫战”,岳阳人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2020年疫情初始,医院在5天内完成发热门诊升级改造,成为全市最早达到“六不出门”标准的发热门诊之一;2021年建成全国首个中西医结合疫病防治基地楼,在上海医院系统内开设首个“24小时核酸检测窗口”并荣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四届“最美服务窗口”;2022年,又率先在沪开设新冠康复门诊。医院在严格防控的同时,日常医疗绝不按下暂停键,做到“应治尽治”。
医院先后派出20多支医疗队、核酸采样队驰援武汉、上海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和核酸采样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与优势,“一把草、一根针、一套操”的三大法宝,打出了抗疫救治“组合拳”。研制的“金芪清疏方”“金菊清润方”和“清疏固表方”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防治,服务了30余万人次。“岳阳防疫方”送到了虹口、杨浦等区的隔离点,崇明分院和发热哨点,以及共建单位,帮助广大群众建立中医药预防屏障。医院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多人荣获全国和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聚精诚而立,持勤勉而为,怀仁德而先,秉信念而行。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的岳阳医院,将秉承“精、勤、仁、信”的院训,初心不改、步履不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西医健康服务,建设高质量、创新型、智慧化的现代化高水平医院,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