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高端产业引人才  优质配套留人才 扛起时代责任,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 他勉励我“为人民服务贵在坚持” 他称我为“老朋友”
第4版:要闻 2022-12-08

他称我为“老朋友”

陈毛弟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不幸病逝的噩耗传来,在我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悲痛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脑海之中。

我家客厅里悬挂着一幅江泽民同志与我的合影,每天都能看到他亲切的笑容,勾起对他的思念之情。如今伟人走完了光辉伟大的人生之路,留给后人巨大的精神财富,留给我无尽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当年我作为新华社上海分社政治记者,采访上海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工作动向是我的重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泽民同志受命前来上海,先后担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从那一刻起,江泽民同志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几乎都纳入了我的工作范围,因此与他有着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我曾跟随他上崇明三岛,去乌镇路垃圾码头与环卫工人一起清运垃圾,去南汇县老港垃圾堆场被满天飞舞的苍蝇“围追堵截”;也亲眼目睹他接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从容大度;见到他一次在宾馆送别外宾后,立刻穿起长筒靴子,赶往因暴雨受淹的街道视察灾情,慰问受灾居民的情景。

作为记者,我印象深刻的是,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记者的关爱支持,亲身感受到他对我采访工作的关爱支持。

上世纪九十年代,江泽民同志多次到上海考察工作,我随同采访。有一年,苏浙地区洪水频发,江泽民同志亲临浙江、上海灾区现场指导防汛抗洪工作。他从浙江抵达上海,看到我,含笑与我打招呼,关心询问上海分社情况,并要我向分社负责同志转达他的问候。

江泽民同志对新闻报道工作非常重视,凡是送他审阅的重要稿件,他都认真阅示。记得有一年,他即将结束对上海的考察,我把拟好的新闻稿送市委和泽民同志处审定。当晚十时许,我忽然接到工作人员电话,说首长请你到他那里去一次。我当时心中有点惴惴不安,担心稿子没有写好。当我到达江泽民同志住所,夫人王阿姨等家人也在。他笑着对我说,稿子我看了,可以的,但我想加段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跟你商量一下。我忙说,当然听您的。他说,那好,我再跟邦国同志打个招呼。他马上跟吴邦国同志通了话。吴邦国同志也回答完全同意泽民同志的意见。

还有一件事也令我难以忘怀。有一年,泽民同志结束对上海的考察工作去了外地。当天中午,我忽然接到时任市委书记吴邦国秘书电话,请我马上到康平路去。进了邦国同志办公室,他说泽民同志刚才从外地打电话来说你的稿件他看了,总的不错,但还要加一段关于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说完全同意你们两位领导的意见,当场与邦国同志斟酌以后,增加了相关内容。

最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把我视为他的“老朋友”!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正在上海考察的江泽民同志在住地接见一位正在我国访问的外国国防部长。外宾到来之前5分钟,江泽民同志和国防部长迟浩田来到会见厅。当江泽民同志看到我时,立即向迟浩田介绍:“迟部长,毛弟是我的老朋友!”迟部长与我亲切握手说:久仰久仰!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会见结束以后,同事们纷纷向我表示钦佩之意。我也意想不到,江泽民同志会把我当作他的老朋友。我以此作为动力,更加勤奋工作,不辜负他的期望。其实他对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一直非常关心支持。他曾亲临分社考察,看望大家并作亲切讲话。

还有一件事令我难以忘怀:1989年8月初,江泽民同志回上海正式交接工作,并召开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作了告别讲话。会议结束后,在电梯口,我与他告别之际,冒昧向他提出我和分社社长沈世纬同志想到他家里为他送行。想不到,他爽快同意了。当天下午,我和社长前往江泽民同志家里,他热情接待我们,充分肯定了上海分社的工作,勉励我们更好工作,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记者,并与我们合影留念。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