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沪再增十六条绿化特色道路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86)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87) 从“缴旧寄新”到“直接打印” 用更多确定性驱散焦虑与恐慌
第5版:要闻 2022-12-08

用更多确定性驱散焦虑与恐慌

潘高峰

这些天,我国对疫情防控措施密集优化调整。继“二十条”之后,昨天又出台了被称为“新十条”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优化调整隔离方式等十项具体措施。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面临的情况无疑更加复杂,但也始终坚持走小步、不停步。昨天国家防控新政出台后,上海再次调整手势,明确了密接可以居家隔离、外地来沪不再落地检、取消来沪未满五日标志等做法。

对于这些防疫措施的不断变化,很多人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生活回归正常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眼看城市“烟火气”又将重新升腾,怎么可能不欢呼雀跃?

昨天“新十条”出台不久,上海迪士尼乐园就宣布于12月8日重新开园。消息发布后,与迪士尼相关的瞬时搜索量较此前同时段上涨近300%。其中,来自外地游客异地场景下的迪士尼乐园瞬时搜索量涨幅超过900%!这背后的激动与喜悦,相信大家都能共情。

另一方面,焦虑与恐慌的情绪也在逐渐升温。一个最明显表现是,随着各地放开购药限制,不少民众开始过度囤药,甚至提前吃药。

恐慌来自未知、来自不确定。网上“第一波冲击即将到来”“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的说法,让大家无法轻松。“轻症感染者居家隔离,到处乱跑怎么办?”“核酸点取消了,紧急就医会不会更难了?”“不让囤药,应该如何备药?”“万一感染了怎么处理?”普通人的种种疑问,都需要有明确答案。事实上,这些问题在国家出台的规定里、在专家的解读里都有涉及,但各地在细化落实上能做到怎样的程度?大家心里没底。

如何让更多确定性驱散焦虑与恐慌?首先必须认识到,新形势下,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要学会用自身的确定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那句话——做好自己。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和有基础病的重点人群的抵抗力较低,应减少外出,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不串门、不聚会,远离发热和咳嗽的人群,如身体出现不适,特别是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规范就医。

其次,各地政府部门应当比普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解封不等于解防,而是要用更加扎实、细致的工作保护好民众健康。

要继续推动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要加强药物的研发、生产、储备,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要优化完善医疗救治方案和资源准备,比如分级诊疗方案落地的相关政策、救治设备、物资、空间、人力资源的准备等;尤其是要强化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保护,对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重点机构的人员密集情况加强管理,强化对老年人群等脆弱人群的保护……

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很流行:国家护了你三年,接下来的路要靠自己啦!这句话,并不准确。一个“人民至上”的国家,有些坚持是始终不变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家调整优化防疫政策,是根据对病毒的最新判断、疫苗的充分普及,以及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现实条件变化而作出的。

如今,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但我们依然需要全社会统一认识,守牢规则,做好准备,保持健康心态,同心、同向、同行,为找回曾经的美好、奔赴光明的未来共同努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