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郭姜燕
我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缘分,是《少年文艺》牵的线。
记得我给《少年文艺》投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我是爷爷的孩子》,得到单德昌老师的指点,一次又一次,经过三轮修改,最终得以发表。单老师的耐心和热心让我深受感动,对《少年文艺》的喜欢也更多了几分。
《少年文艺》举办的第三届“周庄杯”短篇小说大赛,我的作品《幸运数字3》获得了优秀奖,抱着去见见编辑老师们的心态,我参加了在周庄举办的颁奖典礼。看着特等奖一等奖的获奖者们,已至不惑之年的我心生羡慕,感慨自己在儿童文学写作之路起步太晚的同时,也萌生了写出更多作品的动力。颁奖典礼举行间隙,我左手边坐着的一位女老师抓紧时间埋头校对着一叠稿子,许是感觉到我在盯着她,她抬头看我,我俩相视一笑,并未多言。但正是这一笑,化解了我由于陌生感和自卑感引发的尴尬和不安。
顺理成章,此后的大半天,我一直留意着她。此后,我们好像未曾有过太多交谈,只是她那爽朗的笑声一直响在我耳边。
回家后,我打开写了多年的那部长篇小说,这是我尝试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小说已经收尾,只是心下依旧茫然,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我翻了翻包,掏出她的名片,鼓足勇气加了朱老师的QQ,我告诉她长篇小说的事,她说很乐意看一看。我激动地发了过去,顿时释然。说实在的,能把它发给某位编辑看一看,我便很满足了。出版,对那时的我是一种不太敢想的奢望。
好事也常突如其来。仅仅过了一天,我便得到了朱老师的回复:这部作品,我要了。
经过商榷,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有了名字:《我们的秘密》。尽管至今我已创作数十部作品,但《我们的秘密》依然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因为这部作品里有太多鲜活的形象来源于我的生活,还因为它是最快得到编辑认可的作品。
我与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缘分,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深厚。
后来,长篇童话《布罗镇的邮递员》在几番修改后,于2016年出版了,没想到第二年年初竟然被中宣部评为“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我也因此第一次走进了中宣部;2017年“世界读书日”,《布罗镇的邮递员》入选“中国好书”;8月,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9月,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1月,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但是,2017年对我来说却是悲喜交集的一年,这年7月,我老公突发疾病离世,对我造成了几乎致命的打击。我沉湎在悲伤中无法自拔,逐渐陷入抑郁的泥淖。在无人可诉的孤独和伤痛中,我总是给编辑朱老师打电话。无论是在深夜,或是在凌晨,她总是耐心地听我说,听我哭,有外出活动时她总是陪着我,照顾我,开导我,帮我慢慢回归正常的情绪,重新找回创作状态。不知不觉,她不仅仅是我的编辑老师,更成为我值得信任的朋友。
而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将《布罗镇的邮递员》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着,让这个孩子走出国门,去往世界各地:韩国、越南、阿拉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西班牙、俄罗斯、波兰等,《布罗镇的邮递员》结识了更多的小读者。我为之自豪,更为之感动。
少年儿童出版社,曾经在“延安西路1538号”,是我多次去的地方,是会在我心中永远定格的地方:绿荫如盖的大院,曲径通幽的花园,仿佛处处飘溢着香气,这香气是花草的味道,是儿童文学的味道,更是温暖如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