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创新设计让桥下空间变市民乐园
第13版:创见 2023-02-04
城市更新有“大绣图”,也有“小织补”——

创新设计让桥下空间变市民乐园

“糖苏河”中的儿童游乐设施

四平路至政本路内环高架桥下的滨水空间

苏州河长宁段古北路桥下的空间

“糖苏河”中的健身和休闲设施

“糖苏河”中玩耍的儿童

武宁路桥下的水岸驿站

蕰藻浜两岸南北高架的桥下空间

“网红动物园”中的休闲区域

“网红动物园”中的足球场

“网红动物园”中的篮球场

内环高架桥下的开放式“蘑幻森林”

琳 恩

让城市更新惠及更多百姓,桥下空间现在正蜕变为上海发展更新“大绣图”中的亮眼细节,成为城市建设转入“精细化”阶段、国际设计之都的创新探索步伐深入细节最直接的写照。在严谨细致、具体而微的探索创新中孕育出高品质的“小织补”作品,与“大规划”一样,都在彰显上海城市的精神品格。——编者

在上海的城市更新规划之中,不仅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智能化改造、有围绕“一江一河”的宏大手笔,也有因地制宜的精细化“小织补”。如今,上海的一批桥梁已展现出鲜亮的立体画卷——不仅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空间也焕然一新,这些“隐秘角落”经过建筑师、设计师的改造,成为附近居民日常休憩、活动的可选之地,有的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的地标。

工作之余在河畔桥下的篮球运动场来一场挥汗如雨的比赛,既能强身健体,又带社交属性,如今,在桥下空间度过周末正悄然成为申城年轻人的生活时尚。事实上,只要稍加留意,你还会注意到,不只是年轻人,不少市民,遛弯的、遛娃的、慢跑的,都喜欢往桥下走,“依桥而动”。

精雕“一江一河”

激活“隐秘角落”

天气和暖之日,苏州河南岸长宁区段凯旋路桥下的“游乐场”少不了老人们矍铄的身影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附近居民或许有人叫不出这个桥下空间的名字——“糖苏河”,但大家对这个兼顾老人健身、孩子玩乐的空间普遍认可。

作为桥下空间设计的“试验田”,“糖苏河”占地面积不过400多平方米。然而,就是这个“小”项目,从设计到建成开放,整整用了2年时间。在设计方案的竞赛中,设计师黄晓晨与其团队胜出,就此成为国内最早探索桥下空间微更新的团队之一。

黄晓晨第一次来这里调研,看到的是一片凹凸不平、绿化杂乱的停车场。路人行色匆匆,无人愿意驻足。这让她萌生了一个想法——为步履匆匆的都市人设计一个能以轻松姿态体验苏州河、享受慢时光的功能性场所。

上海话“逛街”叫“荡(dáng)马路”,黄晓晨用与“荡”沪语同音的“糖”为作品取名,以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糖果盒子”为设计主题,以圆形彩钢与柠檬黄色为元素,为这段桥下空间注入了艺术展览、运动休闲、亲子娱乐等功能。建成后,其中的摇篮式秋千成为“爆款”,经常需要排队。

黄浦江、苏州河,以及连接江河两岸的众多桥梁一起构筑了上海的地域特色。正因如此,如何让“一江一河”的桥下空间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了需要致力破解的难题。众多建筑师、设计师用精雕细琢的绣花功夫,找寻恰当的方式,佳作不断涌现。

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网红动物园”位于中环北虹立交与苏州河交汇的桥下空间,用项目设计师潘晶的话来说,“动物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纵横交错的路网和高低不一的立柱。

来自“翡世景观”的设计师们希望运用具有时尚感的色彩提升整个空间的质感,并让其变得赏心悦目。设计师们以北翟路和中环线将场地划分为四个象限,将新建的篮球场、足球场、步道、体操房、沿河驿站等多重功能的体育公园,用“火烈鸟”“猎豹”“斑马”三种动物形象进行展示。火烈鸟代表了青春活力,猎豹象征着速度与激情,斑马则寓意优雅精致,这些形象都与人们眼中的上海城市气质不谋而合,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一抹亮色令人心情愉悦。

普陀区辖区内长达21公里的苏河沿岸将设计20余座水岸驿站。其中,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客座教授张斌捉刀的武宁路桥下驿站设计改造,便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张斌曾在黄浦江边打造“望江驿”,对“微更新”的要诀颇为熟稔。散步累了需要休息怎么办?沿途公厕太少怎么办?为了回应百姓“急难愁盼”的诉求,张斌精打细算,利用每一处边角料空间,在并不宽敞的驿站里“塞”下了公共卫生间、自动贩卖机、一座城市看台与迷你展厅,看台一端的小屋则被打造成咖啡馆,桥洞表面铺设的暖色调木板让空间视觉更加和谐。驿站不仅让附近居民驻足,也吸引了一批音乐、摄影、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此聚集。

细品“桥荫空间”

体验“申城温度”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规划公共空间不容易,如今上海的高架道路、越江大桥、跨河桥梁等市政设施的桥下空间,为建筑师、设计师们提供了充满想象力的“微更新”探索沃土。

不过,正如张斌所言,像桥下空间这样的城市“隐秘角落”,更新设计不适合统一模式,如同中医的针灸治疗,这些空间的更新需要因地制宜,一个点一个点地落实,才能在其后释放出激活周边环境的能力。

所以,乍看,沪上近些年新出炉的“桥荫空间”都有高颜值的设计共性,但细品,不难发现,它们在功能定位和设计创意方面各具巧思,少有雷同。比如,四平路至政本路的内环高架桥下,就被设计师打造为开放式的“蘑幻森林”,拥有绿色慢行步道、儿童游乐区、篮球场、健身器械等,成为周边社区居民“15分钟休闲生活圈”中极受欢迎的一部分。

宝山区计划将蕰藻浜两岸南北高架下空间打造为“北上海科创体验区”,以水岸文化为主题,构建科创与艺术融合、科创与城市生活体验结合的智慧科创湾,融入多样的休闲活动空间,为蕰藻浜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科创秀带”的蝶变赋能;静安区正策划在南北高架苏州河北岸桥下空间增加滑板、攀岩、三人足球等多元潮流运动功能,优化内部运动空间交通流线和外部人车通行交通流线的同时置入人行景观栈道,打造城市优美的灯光景观;徐汇区沪闵高架虹梅路立交桥下空间则可能变身为集养护实训、智能巡视、道路历史变迁展示等功能,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一体化示范化的养护基地。

从摩登都市风到生活烟火气,从突显地标到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从功能再造到有机更新,上海的桥下空间设计再造可用“内外兼修”来形容。冷冰冰的“水泥森林”变身能休憩、可阅读、有温度、极具亲和力的“都市会客厅”,每一个“微小”改变的背后,都是设计之都上海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创新实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