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十八焕蝶》
傣族舞《水》
《只此青绿》学习排练现场
跟着舞蹈大咖们的分享视频练出“青绿腰”、将央视晚会上呈现的那段“青绿舞”根据自身舞蹈基础进行改编……元宵佳节,DLAB DANCE的8名成员,将整整一年的学习成果融于一段3分钟的《只此青绿》模仿秀,献演“2023舞蹈达人闹元宵”。这是她们首度登上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舞台。
在这台慈善惠民公益演出中,共有百余名舞蹈爱好者带来16个舞蹈节目,有人在繁华街头《遇见华尔兹》,有人在律动的街舞中《发现爱》……他们中有白领、律师、全职妈妈,也有会计、翻译、自由职业者,他们奋斗在各自的领域,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但却同样都被舞蹈改变。
走出漫长漆黑隧道
大病初愈的刘芮,早早打扮妥当帮着灯光走位对光,当她站在那束追光中,情不自禁地闭上眼,她坦承“那一刻,有些忘我了”。“我更懂得生命的脆弱,也更珍惜岁月赠予的每时每刻。在有限的生命里,要抓紧去做那些真正热爱的事,不要犹豫或是迟疑。”
3岁就学舞,大学毕业后顺利入职华为,后进入一家国企,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面临不能跳舞的窘境。新婚一年,26岁的她就查出了癌症,手术、化疗、转移、再手术,与病魔抗争的一年半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斗志。
所幸,人生最黑暗时期,还有舞蹈这束光。她说:“落到最低谷时,唯有在翻看过去跳舞的照片和视频时,才会有种心里一轻的感觉。”是对热爱的渴望,对舞蹈的眷恋,还有家人的鼓励,让她最终熬过了最难的日子。在病情稳定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舞蹈教室,绽放生命。
为平凡的生活上色
尽管自小喜爱跳舞,易忠云还是在父母的理性分析下选择了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律师终日忙碌,法律工作严谨枯燥,几个项目同时进行时更是压力巨大。易忠云说:“重续舞蹈缘最初是为了减压,但很快找回了最初的那份悸动。”
第一次看《只此青绿》是电视里的央视春晚,而真正被征服则是在今年上海大剧院的演出现场,她说:“现场看‘青绿’,我就有种站到了历史面前的感觉,原来静态画可以变为动态的舞蹈,而动态舞蹈也可以如同静态的画。”
和很多青绿迷一样,易忠云学舞的态度可谓虔诚,训练时永远早到迟退,平时在家也是日日自修:“第一次学习是去年2月,后来大家都居家了,就只能通过视频自学,对着镜子练习。密集学习是在去年七八月,最热的天气跑到舞蹈教室,看到那抹青绿就神清气爽,我们都说‘青绿舞’有减压降燥的功效。”
被治愈的不止有易忠云,韦塔的改变也是肉眼可见,不仅仅是身形和体态,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跳舞,就是为生活上色。”韦塔说。都说“青绿腰”难练,她却摇头:“比动作模仿更难的是气韵把握。”爱画画,对色彩敏感的她形容这舞蹈就是为《千里江山图》上色的过程,一层层覆盖、一点点浸润,才成就那样的气象万千,“这种气韵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没有常年积累,真是模仿不来的。”
从街舞潮到国风热
“裙摆甩出去要用巧劲,尤其是背对观众时,动作不能变形。”“发髻要卡牢,手掠过头顶时,要留心那个袖口不要勾到发髻。”即便已排演多遍,但随着登台见观众的日期临近,每次排演领队钱倩依旧会反复叮咛。
很早就开了舞蹈工作室,钱倩是国风潮引领国风舞的见证者。前些年,年轻人都喜欢学街舞,古典舞、民族舞门槛高,难学难练,并不热门。但近年来,随着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杜甫》等大热,越来越多人开始将目光聚焦“国风舞”。虽然具有“国风”气质的古典舞或是民族舞练起来难度更高,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然而依旧有那么多爱好者愿意坚持,因为大家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
在这台慈善公益演出中,中国舞、古典舞、民间舞占比近半。用最传统、最古典的舞蹈去展现诗词、名画,用最前沿、最先进的科技去打造最惊艳的画面……一部部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舞剧频频火爆,既是舞台科技的飞跃也是传统文化当代审美的觉醒。舞迷从欣赏到模仿,从模仿到传播,如同撒下一捧种子,绵延生长的不只是对舞蹈的爱,还有血液中无法割舍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缘。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