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小立春风 拾书 “吃瘦” 女孩间的礼物 正月谈“肇” 从喝白开水到品龙井
第14版:夜光杯 2023-02-08

正月谈“肇”

图一 肈(甲文)

图二 肇(甲文)

图三 肁(金文)

图四 启(甲文)

徐梦嘉 文/图

农历正月的传统别称有几十个,肇春、肇岁便是其中两个。元宵甫过,年味尚在,我写小文谈谈“肇”字。

“肇”的殷商甲文主要有两款。

1.可对应正体“肈”的甲文(图一),长“囗”形门(户)与长戈(兵器)组出,以戈击户,寓意武力攻破国门,进犯他国领地,被入侵方即破国之始。故“肈”有打击和开始字谊。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肈:上讳。”没有解析肈,只说是“上讳”,是因为忌讳汉和帝刘肈的名字。清代学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曰:“肈,始也。肈,击也”。

2.可对应正体“肇”的甲文(图二),门户与攴(手持棍)组出。对一家一户之门的敲击。有观点“肇”是手取下门闩开门形,我认为攴是表达手持棍杖完整意思的字,把棍杖理解为门栓,而且高高举起,现实生活中不会有此开门姿态,此解牵强。

甲文的“肈、肇”两款字,肈是肇的先造字。两字本义都是击,我再作具体区分:规模不同,器具不同。使用兵械攻城破国,肈之击当是打击;使用棍杖侵犯民宅,扰乱民生,肇之击当是击打。打击肈与击打肇都表示开始行动,于是衍义就是极富哲理的开始。文字学界还有一种新观点,认为“肇的本义是春天扑打北向窗的土坯。”《诗经·七月》有“塞向墐户”,先人入冬时用土坯填塞朝向北的窗口以防寒。第二年春天再将封土打开,于是一年农事也开始了,所以“肇”有开始的意思。我认为此观点扣住了古代的生活与农事,场面也美,但臆想成分多。

武力破门,会带来事端,肇(肈)就有引起、发生之意,如肇因、肇事、肇衅、肇祸等。另外我定义的“打击肈”是指国家大事,“击打肇”是指区域大事。都需要记录下来,所以金文起肈、肇两字添了“聿”。聿是笔的本字,甲文形为右手持竹枝下端绑了兽羊毛的原始毛笔写字。西汉扬雄《太玄》提到“舌聿之利”(舌指讲话,聿指用笔写文章)。

“肇”的一款金文(图三)对应“肇”的异体“肁”,从戶、从聿。肁的构形呈现了这么一个场景:旧时郡小吏(相当于今天的街道居委或乡村的干部)上门核查户籍了解家庭情况后,持笔(聿)在屋内(戶)开始做这次到访记录。《说文》肁:“始开也。从户从聿。”显然,肁只是衍义开始,在这个义项上与“肈、肇”通。演绎不出打击、肇事等义。

我国训诂学的开山之著《尔雅》将“肇”与相关开始义的字词放在一起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我要补充的是千百年来相较表示引起事端义的肇,表示踔厉奋发开始义的肇,先后诞生了更多词语,胪列一些,供大家分享:肇端、肇兴、肇称、肇造、肇新、肇定、肇举、肇分、肇启、肇基、肇创、肇祖、肇自等等。

赘语,有款简约的甲文“启”,与现代简化字同,户、口两字根组出,字的形义为喊房内人开门;还有一款甲文(图四)启,户、口又(手,手上无棍杖,不作攴)三字根配出,与繁体字“啟”组件近似,一边敲门,一边叫门。此两“启”的开门是亲友间的走动串门。且也和“肈、肇”一样由“开门”义的开始、开启,进而有了开创、开拓等衍义。

肈、肇、肁三字,现代已经规范“肇”为标准正体字,肈、肁作为“肇”的异体字一般情况下已不使用。

癸卯肇始的正月谈“肇”,祈愿在这新的一年里,每一个炎黄子孙都际运肇昌,百福骈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