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致敬大江健三郎 你喜欢的是张颂文,还是成功的张颂文? 艺术假道理 “白玉兰”盛开,好一个戏剧艳阳天 “依我原本”,诠释古典中的现代 上海之春,唤醒城市的交响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3-03-19

“依我原本”,诠释古典中的现代

——观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巡演有感

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郑荣健

上海昆剧团55出全本《牡丹亭》(汤显祖原著,王仁杰、郭小男剧本缩编,郭小男导演)在北京演出,连续3晚8个多小时的全本演出,不单让人们得以一窥全貌,看到社会生活底色和历史风俗画卷,而且呈现出一种青绿山水般的独特写意风格。

汤显祖曾言:“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人们习惯于用汤显祖“情至论”及其付诸于剧情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来满足期待和构建潜意识,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进入第四层、第五层梦境的人,夫荣妻贵,功德圆满,不愿醒来,这样挺好的。这当然不是汤显祖的本意,他对《牡丹亭》的演出其实是有所坚持的,即“依我原本”“不可增减一二字”。

遗憾的是,在长达400多年的《牡丹亭》演出史中,不单事涉历史的关目多被删节、合并,如臧懋循、冯梦龙等改本,《虏谍》《缮备》《淮警》诸出均已不见,而到了折子戏里,更是几乎只留下爱情主线了;甚至,全本的结构情节也遭到不少批评,觉得它头绪纷繁、情节荒唐。一些删节缩编或是为了适应观众欣赏和舞台搬演,但不得不说,虽然爱情主线极好地反映出了“情”对“理”的反抗,却不能完整地透析出汤显祖处在明代中晚期社会历史情境中的时代困惑,而这历史情境跟南宋遥相呼应,尤其令人警悚。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基础素材源出自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中间杜丽娘因梦而病、因病而亡等情节基本跟《牡丹亭》无异,但到了《牡丹亭》,原本丽娘、兴文姐弟变成了丽娘、春香主仆,教习具体化为陈最良,又附增了花神、石道姑、胡判官以及李全夫妇等人物,展开了冥判情节。特别重要的是,柳梦梅由最初的新府尹公子变成了落魄的名门之后,杜宝赴任也由简单的官员换岗被赋予了宋金对峙的历史内容。这说明什么呢?用陈最良的话说:“兴者,起也。”可能“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传奇爱情确实打动了汤显祖,使他进一步阐发了“情至论”,但他一定是心中别有块垒,在追索慕色而亡的深刻社会原因。在人性本能和强烈愿望之下,整个封建社会“大壳子”终于暴露出了摇摇欲坠的本相。可汤显祖自身也在这个“大壳子”里,柳梦梅、杜丽娘最终不免回到窠臼,虽然为官清正但并无多少才能的杜宝不过是“世无英雄,致使竖子成名”,那么汤显祖的迷茫和困惑谁人知晓呢?

这就使得全本《牡丹亭》的演出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经典批判与个性价值不可避免带有年代感,而时至今日我们的接受也难免会产生一丝狐疑,即:在现代社会里变得愈加脆弱的爱情,还担得起高举人性旗帜的重任吗?是的,除了古典审美的情感认同,我们似乎需要在不断搬演的《牡丹亭》中找到更多具有现代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必须透过爱情主线去捕捉其依存的社会历史情境,或者说是汤显祖所架构的梦境——不仅仅是杜丽娘、柳梦梅的梦,还有陈最良、石道姑、杜宝、李全、苗舜宾的梦。在我看来,“梦”这个概念不仅包容了“情”,也包罗了人生命运的酸甜苦辣和社会生活的万千镜像,因此格局上、境界上要远远高于“情”。上昆版全本《牡丹亭》对于廓清误读和还原《牡丹亭》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原因就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会造成一种经典重认的溢出效应,在更大众的接受范围内,促使人们逐渐走出审美舒适区,去全面体会汤显祖所追求的神色意趣。在他所构架的这个“梦”里,所有的框架秩序都是僵化的,而出现的人物却如此鲜活,特别是其中的生活气息,在以往版本里是很少感受到的。

个别版本里将春香处理得很活泼,不惜让她频频插科打诨,固然从人物形象上更讨喜,却并不太符合当时实际,而此次全本演出中守规矩得多。杜宝下乡劝农,这是明代官员的常例,说明他是一名好官,可他并无多少才能,偏要在时局紧张时成为前线将领,多么荒唐可悲?这复原就是生活。陈最良和苗舜宾在前后剧情中的贯穿,让读书人的困窘处境更加突出,也为后面柳梦梅策论“可战可守而后能和”张目,既避免这个人物沦为偷香窃玉之辈,也较好地反映出南宋朝廷在“战、守、和”问题上的政策犹豫与无能。还有石道姑,她的身份很特别,巫觋医术是她的功能技艺,可由一个生理有残缺的女性去医治慕色生病的另一个女性,除了自身的反讽意味,何尝不是作为明朝子民的汤显祖回望南宋历史时的自况自嘲呢?

上昆版全本《牡丹亭》基本保留了原著全貌,仅对个别曲牌或字词进行了新的调整与适配,整体是比较精到的。生活感的还原和社会内容的丰富,是其相较于其他演出本较为突出的方面。这必然会给二度创作带来新的挑战。让人欣喜的是,整个舞台采取了一种极简写实和浪漫写意相衔相融的方式,既传统又现代。而投屏多媒体的运用,也是虚实兼备,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胡维露(饰柳梦梅)和罗晨雪(饰杜丽娘)的表演,对人物心理的拿捏十分到位,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心理情感去捕捉和塑造人物的性格气质,去展现曲牌唱腔中的格调与声色。还有郭毅饰演的陈最良、吴双饰演的胡判官、孙敬华饰演的石道姑、马填钦饰演的李全等,表演都很出彩,让人印象深刻。

上海昆剧团以实力和毅力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创排推出这样一台大戏,让人充满敬意。或许,这只是无数创排实践的普通过程,但此次全本演出一定会在《牡丹亭》演出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不仅因为它本身,还因为它的溢出效应,让我们看到了古典的美和古典生长出的现代性,看到了历史文化纵深里更为丰富立体、鲜活生动的人。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