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游专家 肖潜辉
南京大学教授 周 凯
浙江大学教授 王志凯
著名旅游专家 徐立新
主办地安徽省广德市 城市风光
新民晚报社区版、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长三角慢生活旅游高峰论坛组委会、安徽省广德市人民政府于3月18日在广德市联合举办了首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高峰论坛,专家学者与来自长三角各地的旅游城市、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及民宿酒店代表会聚一堂,共同探讨“疫后”旅游产业重启路径,展望旅游业发展新趋势,为长三角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本次高峰论坛现场,著名旅游专家、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资深旅游策划、营销专家徐立新,浙江大学教授、博导王志凯,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周凯分别就“疫后旅游市场变迁”、“微康养与乡村旅居”、“发展旅游撬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特色文化艺术景观设计与乡村旅游规划方略”等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长三角的旅游城市、旅游小镇、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项目及旅游民宿酒店等代表也作了现场发言和交流。
旅游业未来发展可期
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2023年兔年春节,对文旅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标志着转折点的特殊长假。春节旅游人次终于再度突破3亿人次大关,旅游收入也再度突破3000亿元。
据与会专家介绍,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客流与消费的恢复速度与元旦假期相比明显加速,这一成绩显然足以被称为“开门红”。
2023年是中国“消费提振年”,随着旅游热潮的回归,各省多措并举按下“加速键”,持续释放消费活力。相继公布的31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振文旅产业,成为2023年各地稳增长、扩内需、强信心的“必选动作”。
2023年全国“两会”,共有19个提案与文旅有关,政府工作报告中有6处与文旅行业关联,对“旅游业消费拉动经济和就业”的重视可见一斑。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多处涉及乡村休闲旅游结合点的问题,确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新产业、新业态。这些信号和举措无疑给“疫后”旅游业的“重启”带来了信心。
与会专家预测,今年“五一”的旅游市场会是个“爆发点”,旅游行业应全力“备战”。专家提醒各地旅游业,可以在五一到来前的“窗口期”提升服务质量、调整人才结构、修复产业供应链等,推动旅游业加速复苏有序发展。
“重启”需补短板探新路
王志凯在演讲中指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促进消费升级无疑是当前扩大内需的有效突破口。
王志凯认为,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提升旅游业,就离不开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旅游文化的传承创新。各地应该因地制宜挖掘本土文化旅游的内涵,通过引入有创造力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对本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再加工,适时注入新的创作内容,打造本土文化和国际文化兼容并蓄、相互开放的地方现代文旅产业,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对于当前旅游形势,肖潜辉认为,目前中国旅游市场显示“温启动”形态。他给出2023年1月全国旅游市场数据——约6成区域和企业游客人次恢复到2019年60%、少部分恢复到80%左右——以此佐证目前旅游业并非如之前业内人士所言的“爆发性反弹”。
当前,旅游市场结构性变动持续。肖潜辉指出,“后疫情时代”旅游可以满足不同阶层消费需求:中高端酒店增长最快,可满足高端人群出游;一般工薪阶层也有自己的旅游消费选择,如近郊游、本地游、“民宿+运动”、郊区露营、农业采摘游等度假休闲游。同时,攀岩、冲浪、骑行、水上运动等户外运动成为年轻人的喜爱。王志凯还认为,旅游还能带动不同层级的旅游装备、旅游产品消费,包括私家车的销售。
资料显示,常规状态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旅游业增加值占据GDP都在10%以上,中国旅游业在GDP中的占比还是比较低的:疫情前的2019年是6.72%,2022年是1.69%。为此,王志凯建言,各地应抓住由于疫情原因阻滞旅游消费而形成的“空档期”,加大旅游投资建设,补足旅游设施和服务短板;多方协同、多力并举繁荣旅游市场,让旅游消费撬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
此外,伴随着各种数字化应用的层出不穷,“文旅+科技”成为了当下创新文旅产品、丰富文旅消费体验的绝佳选择之一。肖潜辉在会上表示,虚拟数字人的文旅运用、文旅数字藏品、AR数字艺术与文旅融合发展、文旅元宇宙生态发展平台、AI的文旅运用将成为智慧文旅发展的五大重要趋势,智慧文旅将进一步以新形式、新思路、新模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周凯提出,各地需要深挖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将自身文化特色作为乡村旅游主打点,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比如,可以借助特色文化艺术景观设计助力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乡村景观特色意境、统筹指导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乡村特色名片,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聚集区。
“乡村旅游”如何走向“乡村旅居”
尽管疫情阻碍人们出境游和国内游,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文化旅游娱乐的向往一直都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和康养休闲度假将成为乡村振兴与旅游复苏的增长极。
原始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农货产品、土特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颇受游客消费者好评。然而,在周凯看来,“一些地区的硬件设施缺乏,配套服务跟不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乡村旅游的安全卫生问题、服务水平等软性层面还存在不足,有待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改进和提升。”
近年来,各地相继打造了“乡村特色名片”。周凯在“特色文化艺术景观设计能为乡村旅游提供什么?”这个话题里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据乡村旅游特点,统筹规划发展乡村观光和休闲乡村。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乡村的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把旅游产品贯穿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高价值效益的“三高”乡村生产中,使传统粗放型乡村转变为集精致性、系统性、集约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现代乡村。
徐立新认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要重新定义“1日游2日游”微度假概念,他强调“1周游”的“微度假、微康养、工作、共享四位一体”的“乡村旅居”模式正成为“度假+工作”旅客所青睐。
徐立新根据旅游相关数据分析认为,不少90后都开始养生游,而广德生态环境优越,适合微度假和康养结合式的“乡村旅居”。广德有万亩竹海,有笄山,有卢湖,又有耿村、甘溪村、桃源村等徽派古村,很适合养生等“修心养性”之旅。
徐立新进一步强调,“康养”不是“医养”,现在一些地方发展旅游康养产业,但把“康养”和“医养”混为一谈了,“医养”的话可以直接去医院看病了,“文旅康养”追求的是心情愉悦、愉悦身心,像苏东坡一样,“养心,养生,养老”,而不是去直接看病、治病的。
专家学者“把脉”广德旅游发展
在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也为论坛的举办地广德市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广德,地处苏浙皖交界处,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之心”。与会专家学者都肯定了广德旅游资源丰富,且是“高生态”的环境,但推广的力度还不够,要加大宣传力度。
肖潜辉建言,广德文旅行业要寻找自己的旅游“爆品”。要打造如长白山那样主打“避暑和滑雪游”的臣位、君位旅游产品。同时,要提炼“旅游卖点”,“太极洞的最大卖点可以再强化。”
广德的太极洞,被誉“东南第一洞”,被大文学家冯梦龙誉为“天下四绝”之一。其有开放式缆车,还可乘船在地下河穿行。肖潜辉指出,太极洞现阶段的“观光旅游”获游客称赞,其实还可再深化“开放式缆车”和“洞里行船”这两大卖点。而且,资源还可再充分利用,太极洞空间较大,“可以开个咖啡厅,举办洞穴音乐会,如果是安徽民谣类的音乐会会更佳。”
对于广德文旅“卖点”产品,王志凯也建言道,广德旅游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借助文化加持,讲好广德故事。
现在,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年轻人可能在玩手机的时候偶然刷到一个视频,看到某个地方“好漂亮”“好想去”,当即就会在短视频平台下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此,“做年轻人的文章,就几乎可覆盖所有群体”,这是肖潜辉对广德文旅业的又一建议。
“对接大上海,吸引上海游客。”肖潜辉更对广德如何寻找旅游客源问题直白“把脉”,他指出上海超两千万的人口是个巨大的旅游消费“金矿”。
对“吸引上海客”的建议,周凯也非常赞同认可。曾三次来过广德的他认为,“不光要吸引上海游客,更要引导南京人来广德旅游。”南京与广德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南京常被人们戏称为“徽京”,也说明了南京跟周边安徽地区来往密切,南京人来这里也自有“归属感”。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林秀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正逢其时,不仅展现了各地抢抓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更为持续打响‘长三角之心’文旅品牌注入了强劲动能。乘此东风,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工作目标,继续与联盟城市一起,聚焦休闲游、康养游等旅游板块,抢占新风口,探索新路径。”
广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晓华在致辞中表示,广德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挖掘山水人文资源,持续打响“长三角之心”“山水竹乡·品味广德”区域文旅品牌,开发出更多更高质量的休闲旅游新业态,更深层次地推动长三角文化旅游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文/殷祝平 胡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