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蓉
每次去武夷山,吃得最多的就是笋。笋和猪、牛、鸡都合宜,爆炒、红烧、炖汤,最简便的就是撕成小条凉拌。
某日吃到一盘排骨烧笋,只见剖开的笋尖里,笋节细密的间隔好似玲珑的小梯子。菜里的香辛料,除了生姜,还有朝天椒和泡椒。久居江南,吃笋时一味小心翼翼维持笋的清鲜,陡然遇到这鲜辣的一味,食欲为之一振。本地人常去的点心店里,人气最旺的是拳头大小的酸菜小笋包,馅儿里的笋丁也是调过辣味的。
“鬼子”是武夷山独特的风味小吃,“鬼子”其实是“粿仔”本地话的谐音。它是糙米磨浆沥干后做成条状,再调以佐料,加上有肥有瘦的猪肉片蒸制而成的。我们去的那家,店名就叫“鬼子王”。当地人叫一份“鬼子”,配的是五花肉或者一块大排,入口之前撒上艳红的辣椒酱和碧绿的香葱。“营养面”是用瘦肉、猪肝、鸡蛋和蛤蜊现烩的汤面,据说采茶季的早晨来一碗这样营养丰富的面,才能应付得了一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那天我叫了一碗牛肉面,这牛肉并非西北牛肉面上干爽的牛肉,而是用山芋粉浆过、热汤一烫即熟的牛肉片,这种做法对牛肉的新鲜度和刀工都是巨大的考验。武夷山人一早就吃肉吃粉和喝岩茶的习惯有关。岩茶性烈,必须摄入油荤和碳水才不会伤胃。其实米粉和面当午餐和晚餐也合适。我吃过当地的紫溪粉,柔韧的米粉加一勺大骨汤,浇头可以自选,肥肠、猪肉羹、牛肉羹、蔬菜、香菇,丰俭由人。
岚谷熏鹅是武夷山地标美食,我则对农家一道清蒸土鸡念念不忘。山粉包我也十分喜欢,皮是芋艿加木薯粉揉制而成的,内馅吃得出猪肉、香菇、笋和萝卜的味道。
莲子也是武夷特产,某日席上有一盘蒸蛋,鸡蛋底下是微甜细滑的莲蓉,真是雅致。
在山区,菌菇并不稀奇,香菇、姬松茸、茶树菇、红菇这些我都认识,但猫爪菇是第一次见。友人告诉我,猫爪菇是武夷山脉特有的山珍,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的岩石缝中,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这看起来像猫爪又像小型珊瑚的野生菌口感爽脆,有原始的山野气。对爱植物的我来说,多认识一种植物,就是和当地的自然又近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