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昳
读到一条新闻说成都有个女孩,高考完对着媒体镜头大喊:“我想打羽毛球!我已经两周没有打球了。”爽朗可爱的她被网友戏称为“羽毛球女孩”,我家也有个一模一样的“羽毛球女孩”,6月底忙于准备期末考试,女儿久久没有触碰球拍,考试一结束,她立刻说:“暑假,我想天天打羽毛球!”
女儿今年处于小学二升三的暑假,她的同学有不少计划在暑假参加钢琴表演或围棋考级,妈妈友们纷纷和我讲,暑假里如何斗智斗勇让孩子见缝插针地练习琴棋书画,我笑了,庆幸女儿打羽毛球这件事不用我逼。
她是真的喜欢打球,我需要做的只是早上把她送去羽毛球场馆,每天8点到10点是训练时间。
羽毛球场馆没有空调,只有几架风扇,上海的高温天,去打球的路上我俩就热出一头汗。到了场馆先做热身运动,接着练习步伐、架拍和挥拍,羽毛球是一项全身运动,在腿脚和腰腹活络以后,开始训练高远球和挑球等基础动作,教练会“喂球”给孩子练习,即用手扔球到固定落点,反复循环练习一套动作,在看似一成不变的动作中充满细微的变化,教练会“抠”动作要点,从手腕到脚步,在细节中精进孩子的基本功。
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羽毛球训练是件枯燥的事情,很少给孩子自由挥拍的时间,更多是机械性地重复,有点像孙悟空学本领,打了七年杂才刚刚入门,这很磨练孩子的意志。训练中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如果没轮到你练球,那就轮到你串球,串球就是把散落在地的羽毛球,一个个捡起来,像羊肉串那样整整齐齐地串成10个一沓,递给教练,方便教练“喂球”时,连续不断抛出一只只羽毛球。串球非常训练孩子的责任心,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些孩子打球的时候有气无力,串球的时候更是找不到人影,这样的孩子纵然有天赋也难成大器。女儿是认真打球也认真串球的孩子,中场休息还要认真放飞自我,和球友们交换小零食,聊聊同龄人之间的话题,训练结束后一起跳绳做拉伸运动,在羽毛球的小天地里女儿找到了团队归属感。
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的真正所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女儿曾经苦练了5年的芭蕾,每周要去上芭蕾课之前,都是我们彼此煎熬的时刻,她不想学,我逼着她学,真的是“内耗”,后来我想明白了,兴趣才是上兴趣班最重要的事,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放弃芭蕾专攻羽毛球,一样要学,还是学一门孩子真正爱的兴趣,所谓的内驱力必须由兴趣而来。现在的孩子,平时学业压力不轻,到了暑假了,应该放手让他们做自己真正爱的事情。
曾有权威杂志研究,同样强度下,哪种运动性价比最高?排名第一的就是挥拍类运动,包含网球和羽毛球。挥拍的确给人快乐,挥拍不像考试,要等几天才知道分数,挥拍给你的反馈是即时的,有没有击中,打出了怎样的弧度,有没有出界?下一拍应该如何打……说起来,丈夫夏天用电蚊拍打蚊子似乎也收获了同样的快乐。
女儿曾经参加过一次全市的羽毛球业余比赛,输得挺惨,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羽毛球的爱,回顾那场比赛她说,很享受走进专业场地,有裁判计分的感觉,也喜欢比赛前和同龄人聊得热火朝天的氛围。这些都是我们不曾想到的,羽毛球让她成为了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
说来惭愧,我是一个在意分数的妈妈,无论学习还是兴趣上,总是抱着一丝功利的目的,把成败看得太重,其实享受挥拍就足矣,我想对于羽毛球的爱,我远不如女儿来得那么纯粹。加油吧,我的羽毛球女孩!